城建环保
公用事业
发布时间:2023-08-17 09:17 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概况】2022年,全市完成全社会用电量154.61亿千瓦时,城市公共供水总量1.29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量3.67亿立方米,集中供热入网面积1.24亿平方米,中心城区焚烧处理生活垃圾46.7万吨。

【城乡供电】2022年,全市完成全社会用电量154.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工业用电量89.65亿千瓦时,减少0.11%。

“精致电网”建设 树立电网与城市发展“网城融合”理念,推进福河山体融合、韩乐坊城市品质提升、赋能海洋牧场乡村振兴等示范区建设,建成配电及客户侧能源互联网示范,打造国家电网示范级海绵台区,签订碳资产全链条托管服务合同,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精致电网”获得山东省管理创新和电力创新一等奖、入选世界一流型城市配电网示范名单,2项成果纳入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能源行业标准。能源保供坚持“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原则,加大电网项目投资力度,全年完成电网投资8.59亿元,建设重大电网项目14项,全力保障莱荣高铁等民生工程、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用电。强化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坚持“缺口小点、影响小点”原则,通过“政府引导、电网组织、客户主动”方式,启动需求响应4轮次,227家企业按市场化规则安排错峰生产并领取经济补偿,成功应对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的局面。

供电服务品牌打造  聚焦全周期服务需求,紧扣“用上电、用好电、不停电”3个关键环节,打造“威您办·电好办”供电服务品牌。坚持“企业感受第一评价,群众满意第一标准”,出台10千伏客户政企联合延伸投资到红线政策,至年底全市有25家企业累计节省办电成本1600余万元。构建供电服务与政府网格化服务管理协同共治机制,先后推出“一链办理”“零证办电”和“水电气暖”一站办理、“房产+用电”联合过户、企业“注册即来电”等措施,提高服务便捷度。开展“喜迎二十大,四进送服务”市场化专项走访活动,了解企业用电需求、意见建议及惠民惠企政策落地情况,全力做好配套供电服务保障工作。

“电力数据”价值挖掘  发挥电力大数据“晴雨表”作用,挖掘海量电力数据价值,每月编报《电力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建成投运市级能源大数据中心,承建企业用能监测分析平台,每日向城市指挥运行平台推送电力数据服务,打造“电力商圈”“精准扫毒”等大数据产品,为城市能源管理、智慧运行等提供高效数字支撑。专题开展“电力看疫情”数据分析,实现“一键生成全社会用电量”,为辅助政府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信用威海”等提供电力支撑。

绿色发展助力  推进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国核示范配套电网和半岛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建设,助力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并网发电,加快构建胶东半岛清洁能源大范围配置格局。加大“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技术创新力度,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实证基地,启动蜂巢电网示范区建设。推广港口岸电、工业生产、商业综合体、“集中式”电采暖等电能替代,出台新建小区充电设施建设验收政策,建成多个有序充电小区,加快全市5千米充电圈建设,实现高速服务区、公共交通枢纽充电设施全覆盖。

 

【城市供排水】2022年,全市城市公共供水总量1.29亿立方米;生产运营用水量3724.63万立方米,占城市公共供水总量的28.8%;居民家庭用水量5534.84万立方米,占城市公共供水总量的42.8%;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11.34升。其中,市区公共供水总量8294.62万立方米;生产运营用水量2303.63万立方米,占市区公共供水总量的27.8%;居民家庭用水量3262.84万立方米,占市区公共供水总量的39.3%;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16.78升。

威海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2022年,公司完成供水总量1.1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处理污水9092万立方米,增长0.05%,污水处理率98.4%。处置污泥17.5万吨,增长6.1%,污泥处置率100%。中水回用量3035万立方米,增长22.3%,中水回用率33.4%。实施供排水重点工程29项,完成投资2.48亿元,铺设供排水管道335千米。

饮用水深度处理全覆盖。供水能力为10万立方米/日的柳林净水厂深度处理项目、供水能力为5万立方米/日的龙山净水厂项目投产运行,推进供水能力为5万立方米/日的崮山净水厂深度处理项目,提前达到通水条件,公司饮用水深度处理总能力达40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实现饮用水深度处理全覆盖。

老旧管网设施改造。实施海滨南路(仙姑顶路—华夏路段)供水、污水、中水等管道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崮山水库原水管道改造工程,实施沧口路小区等6个总表小区改造工程。完成43个老旧片区给排水设施改造,累计更新管道29.56千米,受益居民2.24万余户。完成水表周转“三年攻坚”收官战,累计周转水表13.5万块。

城市排水事业发展。全面启动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行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行动)工作,巩固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针对雨污合流问题,采取内窥式检测等方法开展市政污水管网普查,同步完善污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累计排查684千米,发现雨污合流、管道破损、私接等问题2390处。对排污体系加强巡检维护,检修泵站设备2510台(次),清淤、疏通管道723处,保养管线31千米,确保排污畅通。强化河道日常巡查和维护,对九龙河、天东河、望岛河等河道实施清淤整治,完成涝台河、冢里河等河道的中水补水工程。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工作,完成初村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前期手续。

营商环境优化。坚持用户满意度导向,全力打造全链条、全周期、闭环式的惠民亲商优质服务。将共享营业厅的业务范围拓展到水、电、气、暖、通信、广电等方面的69项业务;对小型接水项目实行简易工程管理,实现“零申请、零材料、零环节、零费用、零跑腿、零等待”的“无感报装”“无感过户”。持续完善一门受理、闭环运行的服务体系,受理解决各类咨询、诉求10万余件,按期处结率99.10%。坚持服务前移、问需于民,加大用户走访力度,及时了解、解决用户问题。

【城市供气】2022年,全市完成天然气供应量3.6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7%。各类燃气管网总长度为8929.1千米(其中低压管网5188.21千米,中压管网3327.19千米,次高压以上管网413.7千米),有各类燃气用户100余万户。

供气安全管理  市住建局印发《威海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威海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百日行动方案》,牵头成立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专班,围绕燃气企业、餐饮场所、居民用户等7个重点领域开展燃气排查整治,排查整改燃气企业一般隐患392处、居民用户燃气安全隐患3.08万处、燃气工程安全隐患6处、燃气厂站安全隐患161处、餐饮等公共场所燃气安全隐患3008处、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隐患218处,确保燃气行业安全形势稳定。

供气安全宣传  市住建局印发《威海市液化石油气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发送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公益短信280万余条;制作播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公益短片,强化居民的安全用气意识;组织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发放安全用气明白纸,实现市域范围全覆盖。

【城市供热】完善城市供热设施,敷设华能余热利用供热管网管线3.7千米,新增热水管网65.6千米,改造热水管网239.02千米,改造楼内立管39千米、蒸汽管网3千米、供热站125座,完成供热管网“汽改水”311户。推进核电供热利用工程建设,完成荣成市、乳山市核能利用供热工程项目立项、环评、地方专项债等手续工作,中心城区核能利用供热工程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实施供热服务网格化建设,建立微信供热管家群1588个、网格联络群203个、社区负责人供热联络群32个,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主动处理供热温度不足、新建小区入住率、新建小区供暖开户、供暖设施更新改造等问题9844件,供热问题量比上年下降15.63%。年内,全市集中供热入网面积1.24亿平方米,其中市区集中供热入网面积1.01亿平方米。

【城市环境卫生】强化生活垃圾处置全闭环管理,实施艾山垃圾处理场(二区)改造工程。该工程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库容22.4万立方米,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处理能力达45吨/日,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流程作业,市住建局印发《威海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制度》,对全市生活垃圾收集桶及废物箱外观颜色、样式及使用材质进行统一规定,细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全过程的规范操作、收集点桶体及周边地面的清擦维护、环卫作业车辆车容车貌等工作要求,提升环境卫生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生活垃圾收集点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环境卫生车辆“红黄牌”管理制度,对全市生活垃圾桶桶体完好清洁度、周边整洁度进行全面整治,解决102辆环境卫生车辆标识脱色模糊、车身破损、锈蚀掉漆等问题。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心城区全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46.7万吨(其中市垃圾焚烧厂处理43.3万吨,文登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3.4万吨),生活垃圾焚烧率及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加大公共厕所新建、改建投资力度,推进城区公厕提档升级,实现城区公厕布局合理、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全市新建、改建城市公厕11座,均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推进环卫工人休息点建设,中心城区128座环卫直管公厕实现环卫工人休息驿站配备建设全覆盖,并增设社会单位环卫工人爱心休息驿站75处。


——数据来源:《威海年鉴(2023)》(年鉴出版时间:2023年8月)

 





分享到: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