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环保
城乡规划
发布时间:2023-08-17 09:10 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概况】2022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注重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威海市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精致城市建设案例入选2022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精致城市·幸福威海”获评山东省改革品牌。荣成市获评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物业管理协会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红色物业、保障性租赁住房、安全监管执法等工作经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

【全域精致城市建设】调整市精致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小组办公室工作办法,并组织召开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完善议事、管理和协作平台机制。修改发布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中心城区工程项目事前会商机制,印发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的意见、城市道路挖掘管理保障地下管线设施运行安全10条举措、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指引等,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能。排查整治城市建设不精致、管理不到位、群众不满意问题619个,整治各类遮丑型围挡94处,整治小区停车、私搭乱建等问题3.2万个,征集“全域精致·金点子”1534条,大量不精致问题得到解决。

【城市有机更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市住建局)补充完善《威海市城市更新规划》,明确社区焕新行动、特色街区(片区)行动、蓝绿网络行动等7个特色行动,并对各区(市)提出更新指引和重点突破方向。以城市更新为主线,在城镇开展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4类行动。实施居住环境提升等134项市级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66.09亿元。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威海市分行、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城市更新提供资金保障。启动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增加区级和小区级2个体检层级,建立“市—区—小区”三级城市体检联动机制,推进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协同联动。威海市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环翠区卫城片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片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

【经济增长大盘稳住】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研究推出公积金贷款提标、调整土地供应节奏、优化房屋限转政策等“一揽子”政策,开展人才安居节系列活动,通过供需两端发力,稳住房地产市场回暖态势。制定住宅设计规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导则,印发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修订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办法,通过差异化监管为企业释放资金2亿元。上线运行威海市全过程数字化图纸监管系统,实现工程图纸数字化归档,为企业节约成本1500万元。年内,为6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计提监管资金8.81亿元,为物业企业申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奖励资金400万元,减免市直管公房个体经营户租金160余万元。

【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分别用18天、11天和13天,完成东浦湾项目一期600套、松涧路项目987套、国际经贸交流中心项目589套隔离及配套用房建设交付工作。修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印发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办法,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整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处置风险。深入开展城市房屋“两违”(违法建设和违法违规审批)清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消除房屋安全隐患。调整新建住宅工程质量保修期,印发既有建筑装饰装修实施方案,推行新建商品住宅“先验房后收房”制度,推动工程质量全面提升。

【民生保障】把小区封闭管理、电动车充电桩、快递设施等列为8类必改内容,改造老旧小区89个。按照全龄友好理念,在公园、广场增加智惠易购柜、储物柜等便民设施1600余个。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4.1平方千米,整治背街小巷60条,设置季节性惠民摊点1887个,建成公共停车场3处、过街天桥1座、绿道33.4千米、公厕11处,建设公园12处,加装电梯40部。更换燃气不锈钢波纹管83.44万户,更新改造老旧管线24.29千米。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任务清单、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标准等,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做法被省委办公厅、《中国建设报》等推广。塑优势、创品牌——“齐鲁红色物业”建设调研活动在威海启动,挂牌“齐鲁新媒体党建智库红色物业研究基地”,推动红色物业全域均衡发展。

——数据来源:《威海年鉴(2023)》(年鉴出版时间:2023年8月)





分享到: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