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22年,全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满足群众更高质量的文化需求,聚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努力推动城市内涵气质充分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文化“两创”推进】组建“山东手造”威海推进工程领导小组,印发《“山东手造”威海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山东手造”威海推进工程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公布市级“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名单的通知》。建成运营“山东手造·威海中心”,全面梳理全市手造资源,将鲁绣丝绸、工艺家纺、锡镶陶艺、胶东面艺、海洋产品非遗制作技艺等20余项可转化、发展前景好的非遗文创项目列为发展重点,入选首批山东“好品”文创产品30余个,7家手造企业产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 【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双效考核机制,修订完善双效考核办法,完成2021年双效考核目标。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按照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一团一策”原则,制定考核细则,高标准完成各区(市)文艺院团自评工作。推进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构建全媒体、全平台、全天候、全覆盖“四全”型应急广播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印发城市书房建设和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市级地方标准。深入推进省、市、区(市)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工作,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简称市文旅局)印发《“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2年一村一年五场(演出)工作方案》《国有文艺院团2022年度社会效益任务目标》,在文登区和乳山市演出14场。新建、改建城市书房4处、乡村书房12处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处,4处城乡书房入选“山东省最美城乡书房”。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建立以“文化志愿”+“信用海贝分”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务平台,依托威海公共文旅云平台开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65项,涉及艺术园区、创意设计、特色小镇、非遗传承、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纳入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库项目2个。改造提升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驿站设置及服务标准》地方标准,全年打造自驾主题驿站23个、观景平台67处和特色创意路段12处,打造“爱在威海”四季文旅品牌产品,发布精品旅游攻略和打卡点,创新推出刘公岛—鸡鸣岛“跳岛游”、海驴岛环岛游等“网红”路线,丰富四季全时旅游产品体验,相关做法入选山东省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1个线路获评2022全省“十佳网红自驾线路”。威海旅游搜索热度排名全国第2位,威海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获评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 【文艺精品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烈火芳菲》出版发行,电影《村头村尾》获评2022年度电影精品项目,获批国家电影局2022年度电影精品项目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长篇报告文学《甜土地》、歌剧《甲午》、京剧《梦圆刘公岛》、纪录电影《大洋追鱼记》《呼吸·天鹅湖畔》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电影《天福山起义》240威海年鉴(2023)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在线观看人数787万人次。电影《破障》、电视剧《落地生根》、歌曲《共同富起来》、现代京剧《昆嵛杜鹃红》、网络长篇小说《山河》被列入“齐鲁文艺高峰计划”五年规划项目。组织创作沉浸式情景小剧《城南硝烟》《昆嵛杜鹃红》等作品113部。其中,小型音乐剧《永不迷航》首演,并在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播出,入选2021年全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京歌《中华赤心映天红》《描绘未来更美明天》、吕歌《众志成城抗疫情》、吕腔《信仰》、戏歌《抗疫新歌》等在省级媒体播出。 【文艺文化活动】举办2022中国(威海)国际合唱节、威海市朗诵音乐会,开展主题文艺演出、地方特色民俗展演、文化进万家、群众性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6个系列重点活动125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主流舆论巩固】精心做好重大主题宣传,组织市、区(市)两级全媒体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专栏专题,刊播稿件2600余篇。聚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威海四周年、喜迎中共二十大以及省、市党代会、两会等重大会议,聚焦重大战略、重点工作,策划推出专题专栏60余个,《大众日报》先后用3个专版推介威海市“三个十大”行动经验做法,威海日报社、威海市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的“三个十大”行动重点稿件阅读量120余万人次。开展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推出抗疫正能量原创视频3570条、话题总阅读量10亿人次,创作文艺作品200余部,发动志愿服务活动20余万人次。 【媒体融合发展】2022年,建立推行“月评优稿”等激励机制,研究构建以传播力、到达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不断拓展市级报纸、广电新媒体平台融合融通、信息共享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范围。威海日报社形成以“Hi威海”新闻客户端为重点,由40余个中央、省级新媒体和社会头部媒体组成的新媒体外宣矩阵;威海市广播电视台重点打造“观威海”“听见威海”等融媒矩阵号,“观威海”矩阵号“粉丝”总量1150万人。威海市居全省市级媒体传播力评价排行榜第4位,环翠区居全省县级融媒体传播力评价排行榜第3位。
——数据来源:《威海年鉴(2023)》(年鉴出版时间:2023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