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22年,全市海港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1298.9万吨,比上年增长2.7%;外贸集装箱量75.4万标准箱,下降1.7%;出入境船舶4060艘次,下降9.2%。威海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2.16万人次,增长4%;国际货邮运量1.37万吨,下降13.7%;出入境飞机1816架次,下降1%。 【口岸开放】推进海港口岸涉外作业点对外启用,石岛港口岸好当家港区沙窝岛中心渔港1号~7号泊位和山东人和集团有限公司渔港码头1号泊位获批临时对外启用,切实解决国际远洋渔船靠泊接卸作业难题,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远洋渔船、人员、货物的监管和服务。有序推进修造船企业专用码头泊位对外启用,石岛港口岸荣通船业有限公司舾装码头、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码头3号泊位延长临时对外启用期限,助力全市修造船产业发展。提升航空口岸开放能级,威海国际机场于2020年11月启动国际航站楼改扩建工程,2022年3月通过行业验收,5月申请并获批临时对外启用。该工程包括新建连廊及入境查验区3395平方米,改造出境旅客候机区1796平方米,国际航站楼面积由1.2万平方米增至1.5万平方米。升级配备旅客快捷通道(6条)、智能验证台(6条)、测温采样、负压隔离室(178平方米)等口岸查验监管设施,优化国际航班旅客通关流程。项目临时对外启用后,威海机场通关单日可保障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班7~8个,出入境旅客年通关能力从50万人次提高到100万人次。完善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威海港口岸进口食用水生动物、牛皮查验检验场地建成启用,石岛港口岸进口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高效运营。 【口岸服务】威海市口岸办公室印发威海市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实施持续提升措施30条。持续巩固通关效率优势,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口岸通关改革举措全面落实。优化港口作业流程,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比率明显提升,集装箱在港作业时间压缩90%。加快推动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威海港自动化堆场建成启用,集装箱作业效率提高39%。全市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进口19.63小时、出口1.19小时,为全省平均时间的50%。全面规范口岸收费秩序,严格实行口岸收费公示制度,推动港口、航运、场站等90家口岸企业“单一窗口”线上和口岸现场线下同步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实行动态更新管理,切实做到公开透明。加强口岸收费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减费降费政策,全年免除查验无问题集装箱吊装移位仓储费用1238.7万元,减收国际航线船舶引航费175万元,降低外贸企业通关成本。优化口岸通关服务,细化进出口货物通关作业环节、操作步骤、办理时限,海运口岸明确7个环节15项流程、航空口岸7个环节流程,在口岸作业现场和“单一窗口”同步公开,促进口岸经营单位严格履行服务承诺,不断提升作业规范化水平。推广使用“通关与物流状态查询”系统,方便企业查询港口作业、押箱换单、通关申报等环节通关时效,实现口岸通关状态与时效可视化。 【口岸安全防控】市口岸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工作制度的通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健全协调落实机制,进一步织密国门安全防护网。落实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加强督导检查,推动隐患问题整改,统筹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精准实施入境旅客、船员、机组人员及进口冷链食品、高风险非冷链货物采样排查,构建进出境全链条防控闭环,确保口岸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应用,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服务范围涵盖口岸执法服务、税费办理、金融保险、口岸物流等国际贸易全链条,口岸通关申报实现“全程网办”“一窗通办”。强化业务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注册使用“单一窗口”企业4285家,基本涵盖各类进出口企业,主要业务使用率保持100%。完成航空口岸物流信息系统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系统对接。创新当地特色应用,推动财政“信财银保”系统与“单一窗口”开展合作,发挥口岸大数据汇聚效能,创新“外贸+信用+金融”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题。 【口岸运行管理】探索开展综合绩效评估,根据全市口岸实际,研究制定硬件设施、通关便利、运行效益等方面的口岸综合绩效评估指标,建立对外开放启用、查验配套设施等口岸基础信息库,每月统计分析全市口岸进出口货物、集装箱、人员等业务数据,加强口岸运行情况动态监测,持续推动口岸健康运行。
——数据来源:《威海年鉴(2023)》(年鉴出版时间:2023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