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主题展”即将举办 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上线!
 
发布时间:2025-04-09 14:57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宣传教育科 字号:[ ]

4月9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张淑云,市方志馆馆长王瑛、市委党史研究院宣传教育科科长赵平洋介绍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主题展”和威海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等工作情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流淌着红色血脉的英雄之河。为讲好党史中的“黄河故事”、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故事”,由中央党史研究院立项支持,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主办,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威海市社科联联合承办的“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主题展”将于4月14日至4月20日在威海市美术馆进行展览,并面向广大市民朋友免费开放。

本次展览通过“热血高原”“英雄太行”“宝塔光芒”“挺进中原”“红色齐鲁”“把舵领航”六个篇章,综合运用图片、展板、视频、实物、场景复原等展陈手段,立体化、全方位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

威海是红色胶东的源头和起始地,胶东红色文化与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交叠融汇,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也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根植红色沃土,盘活红色资源,用好党史教育基地、新媒体短视频、红色党史故事丛书、专题党史展览等形式讲好新时代威海红色故事,为推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着眼资源共享、资料共用,以“数智典藏、云链共享、全域统建、多维赋能”为核心理念,设置地情概览、网上展厅、志鉴成果、影像威海、工作动态、通知公告六大功能模块,构建起集史志编研、智能检索、沉浸阅读、多维展示、协同管理、交流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方志服务平台,是我市围绕史志数字化工作主动作为的创新成果,为全省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威海范例”。

平台首批上线数字化成果223部,涵盖党史、志书、年鉴、地情资料等门类资料,总文字量达1.7亿字、图片1300余张。目前已在威海党史史志官方网站(/)“数字方志”栏目正式上线运行,真正做到用“看得见、听得懂、找得到、用得上”的方式,把威海的历史文化装进电脑手机,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触摸”城市历史,随时随地了解家乡文化。

下一步,市委党史研究院将继续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推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贡献更多党史史志力量。


延伸阅读

问题1:“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主题展”有六个篇章,主要内容有哪些?

展览全程共分为6个篇章,第一篇章“热血高原”,讲述了在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黄河上游高原地带,工农红军血洒万里长征路,西路军血战顽敌以及科技工作者筚路蓝缕、为国铸剑,孕育伟大的“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史实。第二篇章“英雄太行”,描绘了在党的领导下,山西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成为八路军抗日战争的重要主战场之一的画卷。第三篇章“宝塔光芒”,讲述的是陕北和延安,哺育着中国革命茁壮成长,锻造并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第四篇章“挺进中原”,讲述了河南工人运动纵深发展,最终推动大别山区鄂豫皖根据地形成。第五篇章“红色齐鲁”,是在山东大地上,党组织领导全省人民光复齐鲁河山,在战火中创造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山东。第六篇章“把舵领航”,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问题2: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设置了六大功能模块,并首批上线数字化成果二百余部,该平台有哪些特点?

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系统调研了江苏、广州等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立足威海实际,创新构建了全省首个“双端协同、六维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架构。该平台系统性地实现了先进经验与本土特色的有机融合,为全省数字方志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威海经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建设模式方面,创新构建全域融合的“超级数据库”体系。采用“统一平台、多级应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避免重复建设,显著降低建设成本。通过横向整合党史、史志等5大类资源,纵向贯通市、区(县)二级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全部共享,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

二是在资源检索方面,采用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和类纸化交互阅读,支持关键词、时间、地点等多维度精准检索,实现“秒级响应”精准定位。用户查找特定内容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0倍,大幅提升了方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在文化展示方面,平台创新打造数字化展陈体系。线上展厅完整复现市方志馆实体展陈,并配备专业语音讲解功能。平台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显著提升了历史文化传播效果。试运行期间,该板块用户平均停留时长达27分钟,整体满意度达99.4%,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还有更多的特色功能,欢迎广大市民通过威海党史史志网“数字方志”板块进行体验。

问题3:市委党史研究院在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方面具体还有哪些举措?

自中共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以来,市委党史研究院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安排部署,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学习党的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到机关、学校、社区等进行党史宣讲,解读《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和内容,开展党史史志书籍捐赠活动,让更多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去年以来,市委党史研究院先后走进威海职业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高区怡园街道中盛园社区、经区西苑街道、临港区港发集团等单位开展党史宣讲活动,捐赠党史史志书籍3000余本。

二是运用新媒体平台,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作品。近段时间以来,为深入贯彻《条例》要求,适应媒体融合新趋势,我们成立短视频工作专班,深入挖掘威海党史史志资源,围绕“红色地标”“党史人物”“历史事件”三大主题,结合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打造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的短视频作品,努力将党的历史用鲜活的、富有吸引力的方式,传播到青年群体中去。目前,市委党史研究院独立创作的《龙山火种》《木兰花开动中华》《致敬革命伉俪李蔚川、蔡秀荣》等短视频作品,已在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视频号“史耀齐鲁”播出,获得良好反响。

三是创新党史编研工作思路,编写适合大众阅读的党史教育读本。近年来,我们通过采访革命后代、搜集党史资料,阅读当事人回忆录等途径,编写了《红色胶东英烈故事》《红色胶东革命人物故事》《红色胶东革命回忆录》等10多部党史教育读本。把300多个地方党史人物进行系统梳理,故事内容贴近大众,通俗易读。目前,市委党史研究院正全力编写《中共威海历史大事记(2013—2024)》,并计划编写《打卡党史教育场馆 追寻光辉历史足迹》一书,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更多党史学习教育读本。

下一步,市委党史研究院将继续结合《条例》赋予党史部门职责和威海市党史工作实际,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威海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