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区推动党史史志工作求新求变 更好发挥以史鉴今和资政育人作用
 
发布时间:2025-04-16 17:07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环翠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字号:[ ]

近年来,环翠区围绕更好发挥党史史志作用,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构建工作格局、拓展服务模式、探索发展路径,加快由单一的“存史”功能向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转变。三年来,编纂出版《铭记——抗美援朝中的环翠儿女》《温泉名镇志》等重要史志资料20部、1000余万字,《环翠年鉴》成功入选全国年鉴最高荣誉“中国精品年鉴工程”。

一、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开门办史形成合力

改变过去“关门修史”做法,打破部门局限,协调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联动开展资政研究。一是健全写史编书协同机制。与上,与省、市党史研究院对接,寻求业务指导;对下,与镇街道密切联系,培养基层编修人员;横向,与党校、档案、发改等相关部门共建平台、队伍;向外,与省内外120余家县级党史史志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实现资料共享。二是加强基层修志一体统筹。统一出版发行,按照镇(街道)志、部门(单位)志、村(社区)志三个序列,每个序列用统一序列书号出版发行,与“各自为战”的出版形式相比,每部志书可节省出版费3万元以上,环翠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全域编修基层志工作,已出版基层志书18部。统一质量管理,制定《威海市环翠区村(社区)级志书验收规定》《威海市环翠区村(社区)级志书评分标准》等文件,对编修质量高的村(社区)予以3万元奖励。三是放大编史修志溢出效应。在史志鉴编修过程中,通过系统梳理历史民俗资源,助力镇村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文旅项目。比如,张村镇王家疃村利用修志整理的历史资料和百年胶东民风民俗,打造里口山慢街,布局和合塾国学馆、那天乌托邦、柿园民宿等20多个文旅项目;桥头镇信河北村依托红色史料和非遗记载,打造红色东南乡展馆、锡镶技·威海非遗文化体验基地、特色民宿群等项目,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拓展“接地气”服务模式,融入群众凝聚共识

加快从“重编轻用”向“编用并重”转变,让红色历史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推动红色记忆本土化。锚定威海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探索将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结合起来,汇总整理600多万字资料、1200余幅图片,编纂出版贴近大众、通俗易读的党史教育读本15部,其中《铭记——抗美援朝中的环翠儿女》,以老兵的所见所闻所感解读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全省首部获得抗美援朝类题材图书在版编目的书籍。二是推动红色宣传分众化。成立“史敢当”宣讲队,根据不同群体差异性、多样性的需求,推出“菜单式”宣讲服务,三年来开展党史宣讲活动110余场、受众1.5万余人次。对农村党员群众,将党史故事、政策融入本土曲艺,把党史“唱出来”“演出来”;对社区党员群众,打造“百姓故事会”分主题分享红色故事、讲述身边见闻;对新兴领域党员,打造8—10分钟“微宣讲”课堂;对青少年群体,开设“党史立志”思政课程、系列广播讲堂等,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三是推动红色阵地体系化。线下,将威海市社区党史(史志)宣教基地、红色展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讲堂等串联成线,在党史“七进”活动基础上,延伸触角进工地、进临时党支部、进欧美同学会、进民主党派等,通过“固定+临时”“集中+分散”等方式,打造了“15分钟学习教育圈”。线上,在“学习强国”设置“听党史”版块,定期推送红色故事、党史小知识114篇,阅读总量120万人次,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现场直播8次、单次最高人气达52.7万人次。

三、探索“新时代”发展路径,与时俱进打造特色

改变循规编研、按部就班的推进路径,主动紧贴时代主题、凸显地域特色,让老故事有新味道、老民俗有新传承。一是突破年鉴编纂模式,凸显地域特色。打破传统年鉴以机构设置类目、分目、条目的三级编纂模式,以“环翠文化”为锚点,采用“以事归类”方法,将群众文化、特色旅游等22个条目内容升级,将精致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将乡村文明建设、经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等环翠特色内容予以凸显,《环翠年鉴》被全国300余家单位学习、借鉴。二是传承乡村方志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在全省率先将方志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体系,推进名镇(村)志文化工程,挖掘出《秋色赋》故里陶家夼村的历史记忆,温泉镇“绿水青山、康养温泉”的乡风民俗,工业强镇张村镇的蝶变历程,乡村振兴示范镇桥头镇的发展特色,以朴实、严谨、流畅的方志语言留住乡风乡愁、传承乡土文脉,《陶家夼社区志》作为全国首批26部志书之一、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温泉镇志》入选齐鲁名镇志文化工程。三是推动志鉴资源上网,扩大服务受众。针对志鉴类书籍内容体量大、记述客观、受众面窄的窘境,在全省率先推出“掌上年鉴”小程序,在“爱山东”和“山东通”开通志鉴专栏和大事记专栏,把“大部头”志鉴书籍装进“小口袋”,将“遥不可及”的文字变为“触手可及”的图像,上线三年来累计点击量超过6.7万余人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