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谈学习党史
 
发布时间:2024-09-05 09:12 访问次数: 作者:王颖信息来源:党的文献 字号:[ ]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党史的学习,不仅积极倡导全党学习党史,而且率先垂范,围绕“为什么要学习党史”“从党史中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党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关于学习党史的论述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关于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弄清楚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党史,是真正学好党史的认识前提。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注重把学习党史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现实需要、推动党更好地走向未来和教育党员干部的有效途径,并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学习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加强党史学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国情,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的国情既包含现实国情,又包含历史国情,现实国情是在历史国情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如果对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对党的历史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能成为一句空话。1938年 10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并进一步指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要求,“加强策略教育与学习党在二十年革命斗争中的丰富经验”,推动成立由党的高级干部组成的高级学习组,专门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经验,大力倡导全党学习党史。毛泽东深刻批判主观主义学风,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毛泽东向来主张,“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如果割断历史,就无法把握规律,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二)学习党史是“把党的事情办得更好”的现实需要

1942年 3月 30日,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毛泽东把学习党史直接与党的事业成败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党的历史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如果没有把党的历史搞清楚,就会陷于盲目和被动,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所以,只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党史,特别是研究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做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才可能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尽量少走弯路,推进各方面的工作。

毛泽东清醒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在重要关头和重大挑战面前担负起历史重任,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政党。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为了使全党切实担负起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历史重任,毛泽东号召加强学习,并把学习历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前运动的情况相并列。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每当取得重大胜利时,毛泽东都要及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目的是应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把握前进方向,鼓舞士气,继续奋斗。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是如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党的七大时是如此,1949年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时更是如此。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对未来蓝图的描绘是从总结历史经验开始的。例如,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并在此后撰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其中包含着对中国近百年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当党的事业在探索中遭遇挫折时,毛泽东更是特别强调要加强党史学习,把学习党史作为战胜困难、打开局面的一项重要举措。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面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许多始料未及的困难和问题,毛泽东强调要把学习党史、总结经验摆在非常突出的地位。1960年 6月,经济困难的问题大面积暴露出来以后,毛泽东在上海会议期间写下《十年总结》一文。文章以“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作为十年历史的线索,剖析高指标、高速度的根源,重申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在谈到这篇文章时,毛泽东说:“我企图从历史来说明问题,就是讲一点历史,因为不讲历史,就没有说服力。”可见,每当党遇到重大历史关头时,总是及时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注意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是党能够攻坚克难、把事业推向前进的一条宝贵经验。

(三)学习党史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认为,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把握现在、走向未来的向导;学习党史不是单纯研究党过去的事,主要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向前看。他曾说过,“要读历史……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我们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

毛泽东在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过程中特别注意进行理论创新。这是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延安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思考和概括,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准确回答了当时抗日时局提出的种种问题,科学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主张,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这些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后来深有感触地说:“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毛泽东还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看待总结历史经验,指出这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1964年,他在审阅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在毛泽东看来,历史是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学习党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推动党的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学习党史是加强教育、促进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途径

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史的育人功能。他多次强调,“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拿历史来教育最有效力了”。毛泽东认为,学习党史是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提高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促进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方法。1939年,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达到全党,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在编辑《六大以来》的过程中,毛泽东看到许多他过去没有看到的材料,深感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他指出,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的人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再犯重复的错误。

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花了很大精力领导党的高、中级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六大以来的重要文件,研究党的历史,检讨历史上的路线是非,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他亲自主持起草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达到一致,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通过学习党史,“使我们对今天的路线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

毛泽东认为,学习党史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36年 12月,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1959年,毛泽东重回井冈山时指示:安排有关同志分批参观井冈山,让年轻人增加些历史知识。他要求发挥革命纪念地的宣传作用,加强党的历史教育。毛泽东也把学习党史、总结经验作为增强党员干部必胜信念的切实手段。他认为,只有“对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当前的形势和前途都有明确的认识”,全党同志才能有“巩固的信心”。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用党的历史来教育党员,成为党的建设中的一条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

二、关于从党史中学习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波澜壮阔、灿烂辉煌,也充满艰险、有过曲折,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值得深刻领悟和学习。关于要从党史中学什么,毛泽东作出过深刻论述,即要学习党的光辉历程,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及党的伟大精神等。

(一)“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

党的光辉历程是党史学习的基本对象。它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有许多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包含很多细节。是孤立地去看待这些具体的历史阶段、个别的细节,还是把党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呢?毛泽东作出明确回答:“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

毛泽东强调,我们必须完整地系统地研究党的整个发展历程。这是因为,只有在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才能发现党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如果只了解某个阶段,而不研究党的历史的全部,就难以全面地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且如果不把党的某个阶段放到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我们也不可能把这个阶段的历史真正认识清楚,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主观的、片面的。

研究党的整个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出一条正确的路线和相应的方针政策,带领人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中要重点研究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在重要历史转折关头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实施的效果。只有系统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准确抓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把握住历史规律。

(二)“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

党史学习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经验展开。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研究中国党的历史,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只有经过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经验。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一种耻辱,要看作同时是一种财产;不能说错误路线没有用处,它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毛泽东认为,成功的经验固然是宝贵的,是值得认真总结的,但失败的教训对于党走向成熟也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他辩证地看待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一方面指出其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另一方面指出其对我们也有帮助,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使人少走弯路。毛泽东认为,错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吸取教训,迅速彻底地改正,使工作有更大进步。据曾担任毛泽东俄文翻译的师哲回忆,1956年,毛泽东在会见米高扬,谈到“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时指出:这些教训和经验是不能不予以认真检查和总结的,只有对以往走过的道路、所遇到的事件、所犯的错误作个认真负责的检查和总结,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得出正确的结论,对革命才会有益,才有助于革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把党的伟大精神作为党史学习重要内容

在漫长而艰辛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伟大精神。毛泽东把党的伟大精神作为党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党史启迪现在、昭示未来作用的实现,既要凭借对党的经验的总结,也要依靠对党的伟大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党的伟大精神能够赋予人们进行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1939年 5月 30日,毛泽东在西北青年救国会举行的模范青年授奖大会上简要回顾了五四以后青年运动的历史,他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毛泽东从党的历史中概括出“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争取中国最后的“独立、自由、幸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谈党史时常常会针对现实问题阐述党的伟大精神。比如,1956年,他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说:“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朱总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过来了。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祸同当,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他还讲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战士们当时的伙食仅是“盐水加一点酸菜”,却没有一个人去拿苹果。毛泽东指出,“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毛泽东注重对党的伟大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善于运用党的伟大精神启迪现在、昭示未来。1957年 1月,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途中,在过了大渡河以后,究竟怎么走呢?北面统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们那个时候提出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什么叫千方百计呢?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计者,就是九十九计加一计”,“只要想尽一切办法,困难是可以解决的”。这些讲话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从党史中汲取伟大精神力量的经典范例。

三、关于怎样学习党史

关于如何学好党史,毛泽东结合实践探索,从指导方法、原则方向、材料整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创造性地提出了“古今中外法”等学习研究方法,给党史学习提供了重要借鉴和遵循。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遵照全面的历史的方法

毛泽东强调:“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如何保证党史学习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呢?毛泽东指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针,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研究党史,“中国的历史学,若不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研究,势将徒费精力,不能有良好结果”。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采取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学习研究党史,正确解释党的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现象。他指出:“研究党史上的错误,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如果只恨几个人,那就是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人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主观主义,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毛泽东承认领导者在历史当中的作用,但是他同时指出,“领导人物也是客观的存在,搞‘左’了,搞右了,或者犯了什么错误,都是有客观原因的,找到客观原因才能解释”。因此,“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毛泽东反对“否定一切”的观点,主张辩证分析地学习党史。他说:“如果把过去一切都否定,那就是一种偏向。我们对问题要分析,不要笼统地一概否定。我在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也说到要保留好的东西,这才是实事求是。”他以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时期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为例,具体阐述了辩证分析的方法。他说:“应作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应指出那个时期中央领导机关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和干部政策在其主要方面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应指出当时犯错误的同志在反对蒋介石、主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面,和我们之间是没有争论的。”他还说:“历史上不管中国外国,凡是不应该否定一切的而否定一切,凡是这么做了的,结果统统毁灭了他们自己。”

另外,毛泽东强调,要辩证分析、正确评价党的历史上出现的错误,分清主流和支流。他指出:“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也是在自己同各种错误路线作斗争的过程中使自己获得了锻炼,因此取得了伟大的革命胜利和建设胜利的。”至于工作中时常发生的错误,则是局部的和个别的,“依赖党的集体智慧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及时地加以揭露和克服,才使它们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没有成为全国性的和长期性的错误,没有成为危害人民的大错误”。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为正确学习党史指明了方向。他采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研究党史,既有利于避免在实践中重犯历史上的错误,也对维护党内的团结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中国做中心”

毛泽东历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反对无的放矢地空谈阔论。他认为,党史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指导实践、开辟未来。因此要紧密结合现实,为现实的斗争服务,“研究历史不结合现实不行”。

毛泽东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党史学习的重要原则。1942年,他在《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的理论家应该“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1958年,《红旗》杂志刊登了陆定一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其中有一段话是经过毛泽东修改定稿的:“我们也认真研究兄弟国家的经验和认真研究历史,但目的不是去抄袭,去搬运,而是为了了解历史情况,了解教育方面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便有所借鉴,依照自己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

结合现实学习党史,首要的是结合中国的现实,就是要在党史学习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在党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一切以外国为中心,作留声机,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不研究中国的特点”。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这种“言必称希腊”的主观主义态度,认为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他强调:“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如果不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发展,党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我们的研究就不会有结果。”他明确提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毛泽东关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中国做中心”学习研究党史的论述和实践,对于推动党史学习为党的事业服务,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材料的掌握、整理和分析

掌握占有材料是学习党史的基础。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党史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强调要“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

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注意开展党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1930年 12月 28日,正当第一次反“围剿”紧张进行的时刻,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红军第一方面军第十一号命令,指示“各团连之重要文件,一律集中到师部去”。1931年 4月,毛泽东等签发《关于成立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的决定》,委员会由叶剑英等 13人组成,任务是收集整理红军各种文献资料。

毛泽东从 1940年开始主持编辑《六大以来》,于 1941年完成,共 280多万字,收录了从 1928年到 1941年间党的重要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言论和文章 418篇,成为整风运动中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党史的主要材料。《六大以来》出版后,在党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人“读了之后恍然大悟,发生了启发思想的作用”。后来毛泽东又主持编辑了《六大以前》《两条路线》两部文献。这三部大型历史文献集,推动了党史学习的理论化、规范化,促进了延安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研究党的历史上的路线问题、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至第四卷。《毛泽东选集》的出版,不仅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且为党史学习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历史文献支撑和重要的理论指导。毛泽东还多次表示要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编写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专门著作。1964年 6月,他在会见外宾时说:“历来中国人没有写回忆录这样的习惯,中国人喜欢写历史。我们正在组织写中国近百年史、近百年通史,即综合性的历史。我们还在写近百年的军事史、政治史、经济史、哲学史和艺术史。也有一些人提议写党的历史。”

(四)采取“古今中外法”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提出学习和研究党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古今中外法”。这一方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

“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是指从时间“纵”的方面研究党史。历史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又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因此,研究者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考察历史,把前一阶段的历史与后一阶段的历史联系起来分析。比如,毛泽东曾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只有把这些材料研究清楚了,才能阐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毛泽东学习研究党史时,不是局限于单纯的具体的党的活动,而是关注革命发生的复杂的社会背景,把研究对象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来考察,阐明历史发展的由来和脉络。

“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是指从空间“横”的方面研究党史。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历史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同它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此,毛泽东强调,学习研究党史要有宽广的视野,要放到国内外大背景下进行,不能孤立片面地看问题。毛泽东还设想,“为了有系统地研究中共党史,将来需要编两种材料,一种是党内的,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种是党外的,包括帝国主义、地主、资产阶级等。两种材料都按照年月先后编排,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

毛泽东提出学习研究党史的“古今中外法”,十分形象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展。他运用这一方法研究党史,对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科学评价,对党史学习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善于学习、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秘诀”,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学习党史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坚持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采取科学的方法,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斗的力量。

(作者:王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来源:《党的文献》2021年第4期)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