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如何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发布时间:2023-09-22 09:59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字号:[ ]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源统编新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图源统编新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图源统编新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