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区)市级方志馆建设如何凸显区域特色——以环翠区方志馆建设为例
 
发布时间:2022-05-13 14:14 访问次数: 作者:李琳琳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环翠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字号:[ ]

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方志馆作为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史志书刊和资料的保存、资政教育功能、史志研究功能、展览展示地情、收集利用地方文献、传承地方文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建设好各级方志馆,对于妥善收藏、保护、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各级方志馆建设与发展,近年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家方志馆在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工作指导、组织业务培训、推进馆际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特别是2017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了《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为全国各级方志馆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相对于传统的修志编鉴工作,方志馆建设对于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原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在《什么是方志馆以及应当怎样建设方志馆》一文中指出,“作为地情馆的方志馆,应当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沙盘、模型、塑像、展板、影视等形式,全面介绍该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综上所述,方志馆作为一种地情馆,注定受地方行政区划限制,注定其相近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发展大致相同,所以,在打造县级方志馆时,如何避免同市级方志馆及相邻县区方志馆同质化、凸显地方特色尤为重要。谨就环翠区方志馆建设为例,浅谈县(区)市级方志馆建设如何凸显地域特色、避免同质化。

梳理一下环翠区区划轴:1987年前,威海市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环翠区;同时,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通过该区划轴不难发现:1987年前,县级威海市与环翠区的历史是重叠的,而威海市方志馆珠玉在前,作为中心城区,环翠区方志馆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凸显环翠区特色。

一、明确方志馆建设出发点、立足点,确定展陈主题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办发〔2017〕45号)文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方志馆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分管领导,狠抓任务落实,确保到2020年实现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全面建成且不低于1000平方米。自2017年起,环翠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便向区委区政府提报申请打造方志馆。根据环翠区政府研究决定,在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号楼档案中心打造区级方志馆。根据档案中心工程推进计划,2021年,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将进场布展。

关于方志馆的打造,环翠区立志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方志馆,即集地情展览、办公区域、会议培训中心、志书库及数字方志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功能体。新筹建的方志馆总面积1925㎡,其中方志馆地情展览1085㎡,办公区域280㎡,公共文化交流空间360㎡,书库200㎡。

而其中,作为方志馆门面的地情展览则为方志馆筹备的重点。正如开篇所讲,作为县级威海市的环翠区,自然环境和建制沿革与威海市完全一致,如何在同样的内容作出不一样的效果,则是布展时需考虑的重点。

环翠区方志馆在展示内容上,坚持“以方志为魂、以发展为体、以时间为轴”,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典藉“经、史、书、志”等概念为创意主线,以“山海史诗 环翠华章”为主题,全面全域展示环翠区在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轨迹,重点展示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和进入新时代三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既体现方志馆的固有“文化基因”,又凸现“成就馆”的时代特色,说史述今、详略得当,以客观、准确、翔实的资料和丰富多彩的展现手段,生动回答“环翠从哪里来、环翠怎么走、环翠向何处去”等历史与时代性问题。

二、挖掘新要点,突出环翠特色

(一)压缩“共性”,放大“个性”

环翠区方志馆整个展陈分为序厅、主展厅、展望厅,其中主展厅中又细分为山海经、沧桑史、图强志、心灵书、人物谱。除去序厅,侧重于展现自然和历史的山海经和沧桑史仅占全部展陈的27%,由于历史区划原因,面对相近的内容,在布展时尽可能的压缩了这一板块的篇幅,将展陈的重点放于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环翠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例如主要展现环翠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成就的图强志占20%;展现环翠区风俗民情、人文景观及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心灵书占18%;展现环翠区名人志士、历任党政负责人、楷模先锋等人物谱占8%;展现环翠区不负使命、开创未来的发展路径及蓝图的展望厅占12%。这些环翠区“独有”的内容占总展陈的58%,希望通过重点展现环翠区发展的这些内容,来凸显环翠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引起参观者的共鸣。

(二)在展陈规划上突出区域特色

作为海滨小镇,不可避免的与周边地区存在相近的自然、历史、人文环境,既然“外在”条件相似,那只能在“内涵”上下功夫。环翠区方志馆重点挖掘了两部分特色,一是经济方面,环翠区作为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早,城市开发早,重点企业多,这是环翠区的优势,将其放在图强志重点打造。同时,在设计上也融入了一些小“心思”,比如在图强志的开放潮涌板块,将其设计成一个通道式空间,从空间上凸显这部分内容的历史进程感,主要体现环翠区惊人的再生能力,无论区划如何调整、划转,环翠区始终自强、裂变、奋起、再生、转型发展。二是文化方面,经济发展后相应的会带来文化的需求,环翠区历来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无论是对老字号、老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还是近代以来兴起的“5·23”歌咏会及“厚德环翠”的打造和宣传,都体现了浓厚的环翠特色,这一部分,重点放在心灵书展示。其中,对于锡镶工艺等重点非遗内容,设计了场景复原,将手艺人作业现场复原出来,配合视频演播,让观众对重要地方工艺有一个全面了解。

(三)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

环翠区方志馆的定位是集区情综合展示中心、区情文献收藏中心、数字区情服务中心、地域文化交流中心、党史地方史教育中心五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场馆。这要求方志馆的设计一定要兼顾方方面面,区别于传统的展览。对此,对每个场景的表现形式都进行了仔细打磨。比如序厅的设计,采用了环形构筑的设计形式,通过环形空间来表现环翠区的开放与包容,同时为了加强方志馆的主题性,在吊顶上方进行了方志书篇的设计。再比如“威海老八景”一直是老威海的特殊标志,每个老威海人心中都念念不忘,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绝大多数景色都不可追寻,为了还原这个“梦”,联系了制作公司结合老照片对“威海老八景”进行场景复原,在环翠盛誉这个单元,设计了“打卡环翠”互动展项,将威海新老八景的景色录入显示器中,观众走近就会摄入显示画面,可通过自由选择相关景点进行合影留念,圆了很多威海人儿时的回忆。同时,为了吸引青少年及外地游客前来学习和参观,还设计了很多互动空间,比如VR投影,山川触摸屏,沙盘、传统工艺体验等,确保不同的人群来参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三、将区级方志馆、党史馆、档案馆一体打造,实现一馆多用

自环翠区开始筹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后,环翠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对方志馆的打造便有诸多设想。起初,计划是分别打造环翠区方志馆、党史馆、档案馆,但随着研究讨论的深入,逐渐发现,在新形势下,探索将三馆一体打造,才能最大化的实现方志馆的价值。

(一)相似的职能和表现形式是三馆“融合”的前提。三馆主体属性相近,均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相同,均是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查阅功能,为传承地方文化,开展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服务;展陈内容相近,承担展现一定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社会、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等发展的职责。同时,在展陈布局中,也都是以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为基础进行布展,也可以说在展陈内容上,三馆是高度相似的,正因为有了相似的职能和表现形式,所以三馆才能顺利“融合”。

(二)一体化打造可以“一馆多用”。环翠区原计划分别打造方志馆和党史馆,考虑到环翠区已成熟打造“为了人民”基层党建馆及各红色印迹展馆,系统全面展示了环翠区党的发展史,中心在讨论中也认为,党史也是整个地方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可以作为一个专题在方志馆集中体现,本着节约、实用、避免重复的原则,中心便向区领导建议将方志馆和党史馆合并,打造环翠区方志馆(党史馆)。后经区领导研究,决定将环翠发展史展厅(档案馆)与方志馆再度融合,将方志馆面积增加到1085平方米,这样既符合省里要求,又实现了一馆多用。同时,作为县区级层面,历史底蕴少,可挖掘素材少且与市级有高度重复,三馆一体化打造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地避免同质化、重复的情况出现,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通过方志馆打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就越突出。为更好适应人民改善生活品质的新期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适应人民精神文化发展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迫在眉睫。为提升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环翠区计划打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8.9万平米,建成后将成为集地情展览、档案服务、文化培训、图书阅览、艺术展览、妇女儿童活动等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方志馆位于该项目1号楼档案中心,目前大楼已完成基础装修,等待中心进场布展,预计布展后1号楼将是最早开放的服务设施。

环翠区方志馆自2017年开始筹建迄今已有4年,从最开始的立项、选址到如今的布展、施工,4年间,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走了很多弯路,从一开始的一知半解到如今的略有所获,每一次的修改都让我们对方志馆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让其凸显环翠特色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期待环翠区方志馆早日建成,希望她能以独特的区域气质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的同时,作为“爱在乡土、记住乡愁、升华乡恋”的代名词,更好地存史、留志,提升环翠区城市品质和魅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