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从小说《红岩》说起
 
发布时间:2021-07-09 09:29 访问次数: 作者:张秀娟信息来源:《新阅读》 字号:[ ]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荡气回肠的《红梅赞》,曾经令几代中国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歌中所颂扬的英雄人物——江姐出自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历史小说《红岩》。

《红岩》是一部描述革命烈士坚守初心、勇于牺牲的恢弘巨著。该书自1961年出版至今,发行量已过千万册,高居中国当代革命历史小说类榜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之作”。这部小说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与穷途末路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崇高理想信念。历史不会忘记,1949年11月27日,近两百个鲜活的生命被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当局瞬间残杀的悲壮场景,他们的浩然正气和感人事迹与日月同辉,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小说《红岩》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是中宣部、文化部等命名的“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之一,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红岩精神也亦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岩》小说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他们都在1948年被捕入狱,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一起,亲身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狱中斗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罗广斌,四川成都人,1948年3月由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并负责组织学生运动的江竹筠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即因叛徒出卖在家中被捕,先后囚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狱中,他和狱友们一起带着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向往和祝愿,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罗广斌的哥哥罗广文在国民党中身居军团司令之高位,有意保释他出狱,但遭到罗广斌的拒绝,他宁愿把牢底坐穿,也坚决不写悔过书。1949年11月27日的大屠杀之夜,他机智地策反监狱看守杨钦典,带领狱友们成功越狱。杨益言,四川广安市武胜县人,早年即参加革命。1948年8月被捕,被囚禁于重庆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新中国成立后,杨益言一直坚持写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7年5月19日逝世。

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的集中营中,罗广斌、杨益言亲身经历了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人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乃至灭绝人性的屠杀,也亲眼目睹了挺过种种摧残和无数非人折磨的英烈们,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也决不出卖党、出卖组织的感人事迹。那些悲壮惨烈的画面一直萦绕在罗广斌、杨益言等人的心头。作为那场浩劫的幸存者和历史见证人,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初先后创作了《圣洁的血花》《小萝卜头》《江姐》等报告文学。1958年2月,他们的纪实文学作品《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发表在《红旗飘飘》第六集上,第一次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红岩故事。此后,他们进一步搜集整理狱中难友的斗争事迹,进行艺术提炼和再创造,最终完成了《红岩》这部长篇小说。

《红岩》围绕着三条线索来展开对敌斗争的描写:“人间地狱”——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生死较量;地下党所领导的城市运动和学生运动;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最终汇集到狱中斗争这条主线上。作者集中描写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的敌我斗争,生动再现了在中国革命进入最后决战的历史时期,身处逆境的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彻底挫败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小说成功塑造了许云峰、江姐、华子良、刘思扬、成岗、齐晓轩、小萝卜头、“双枪老太婆”等共产党员的英雄群像,每一个英雄形象都独具光彩,使这部小说成为当代文学中少见的最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烈士精神血脉意义的作品之一。

作为小说,《红岩》没有像写革命回忆录那样完全写真人真事,但其塑造的人物是有原型的。江姐的原型是革命烈士江竹筠,但同时也借用了其他狱友的事迹,使江姐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明。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炜,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1946年3月,中共南方局决定成立新一届重庆市委,王璞任书记,彭咏梧任市委委员,开始逐步恢复和建立各级党组织。1947年7月,重庆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创刊,主要通过地下党组织系统发行,江竹筠曾负责过该报的组织发行工作。同年10月,根据上海局钱瑛的指示,由王璞任书记的川东特别区临时委员会在重庆成立,同时建立下川东地工委,彭咏梧任副书记。11月,江竹筠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身份随彭咏梧奔赴斗争最前线,参与领导当地的武装斗争。1948年1月,“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成立,彭咏梧任政委。在举行云阳南溪和巫溪西宁起义时,部队遭到敌人包围,彭咏梧在突围时牺牲。江竹筠强忍失夫之痛,在丈夫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同年4月,由于《挺进报》暴露,重庆市委负责人叛变,重庆和川东党组织遭到重大破坏。6月,江竹筠被捕,被关进渣滓洞监狱。狱中她受尽国民党当局的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宁死也不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在新中国已经成立、重庆即将解放之际,江姐壮烈牺牲,年仅29岁。刘思扬的原型是烈士刘国鋕和王朴。刘国鋕,四川泸州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工作,曾任中共重庆市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也是《挺进报》重要的发行者之一。1948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面对亲友的营救,他表示“决不背叛革命”。1949年11月27日在歌乐山松林坡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王朴,重庆市江北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中共北区工委成立,王朴任工委委员,其任务是开展工人农民运动,支援华蓥山地区的武装起义。他动员母亲变卖田产,筹措黄金千余两,全部交给党组织,成为川东地下党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1948年,他担任川东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经济实体南华贸易公司经理。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白公馆内。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大坪被惨杀,年仅28岁。许云峰的原型主要是革命烈士许建业,同时也融合了其他两三位烈士的事迹。许建业,四川邻水人,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邻水特支书记,曾以教师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分管工运工作,并配合川东党组织准备华蓥山武装起义。1948年4月,许建业因工运干部叛变被捕入狱。他坚贞不屈,但欲说服监狱看守为其带信出狱,被特务出卖,导致与他接头的市委书记刘国定被捕后叛变,引发一系列严重破坏。在这一事件中先后被逮捕的党员干部达133人,其中被杀害的就有53人。许建业在狱中一直坚持对敌斗争,1948年7月22日在重庆大坪刑场慷慨就义,年仅28岁。

《红岩》所展示的历史时期是革命的大进军和反革命的垂死挣扎,是光明与黑暗的生死较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的中国。但是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派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同月,中共四川省委指示重庆市委加强农村工作,准备发动游击战争,同时加强城市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从各方面支持农村工作。重庆市委以华蓥山区附近的广安、岳池、武胜等县为重点,陆续派出干部开展农民运动,以掌握部分基层政权,并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好准备。11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南方各省乡村工作方针》,指出南方各省乡村工作应采取两种不同的方针:一是凡有可能建立公开游击根据地者,应即建立公开游击根据地;二是凡条件尚未成熟之地区,则采取隐蔽待机方针,以等条件之成熟。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1947年10月,在中共川东临时工委领导下,重庆市委、上川东地工委、下川东地工委、川南地工委、南涪地工委相继建立。此后,上川东地工委派出一批干部到华蓥山地区筹备武装起义。1948年7月,鉴于大量党组织遭破坏,中共川东临委在岳池县罗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背水一战,发动华蓥山周围数县联合大起义。8月至9月,一场酝酿已久的起义爆发。华蓥山起义在重庆、成都等地引起巨大震动,国民党重庆行辕和四川省政府立即调重兵前往围剿,致使游击队遭到重创。此后,只有一些小型武工队在一些地区保留下来,开展以自卫为主的游击活动,有的一直坚持到解放。

陈联诗、刘隆华、邓惠中、向绍玉、李彦文、戴国惠等人都是闻名全国的“华蓥山游击队”中有名的女游击队员和地下党员。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等作品中的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就是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因擅长使用双枪而得名。《红岩》小说的作者杨益言曾说:“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有3人,分别是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她们3人都是共产党员,都参加和指挥了华蓥山地区多次武装起义。邓惠中,四川岳人,原名“张惠中”“张若兰”,因敬仰爱人邓福谦,改名“邓惠中”,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岳池县妇女特支书记、县委妇女委员。1947年在岳西地下党支部指导工作时,党组织给她配备了一把手枪,后来在川北学习军事时,她又得到了一支手枪,“双枪老太婆”的称号由此而来。陈联诗在1926年到1948年间,参与了华蓥山地区的多次武装斗争,其传奇经历在华蓥山地区和重庆地下党中广为传扬。刘隆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重庆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刘隆华领导指挥了代市、观阁等多次起义,让华蓥山游击队威名远扬。邓惠中牺牲了,陈联诗、刘隆华都坚持斗争到革命胜利。

194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贺龙为第三书记。8月,蒋介石飞抵重庆,调整军事部署以阻止人民解放军入川。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朱德总司令即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此后,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有关解放西南的会议。毛泽东强调,在西南的重心是四川,二野主力必须于12月占领泸州重庆一带。11月1日,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发起了解放西南的战役。就在人民解放军即将占领重庆之际,气急败坏的敌人在仓皇逃走前,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中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国民党特务从9月开始分批屠杀。9月6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全家惨遭杀害;10月28日,陈然、王朴等被杀;11月14日,江竹筠、李青林等30多人被杀;11月27日,屠杀达到顶点,许晓轩、刘国鋕等近200人被杀害。11月29日,城区“新世界”看守所的32人被杀害。前后被杀害的革命烈士有300多人,仅有35人脱险幸存。

江姐是小说中的一个艺术典型,更是家喻户晓、独具华彩的女英雄。在狱中,当敌人用竹签刺她的手指时,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敌人能想到的残酷手段在江姐身上都用上了,但是,辣椒水没能灌哑她高唱革命歌曲的喉咙,老虎凳没有折断她为崇高理想而挺直的腰板,竹签没能钉住她为新中国绣红旗的手指!行将就义,她依然神态平静、举止从容地吻别“监狱之花”,淡定的笑容荡漾在疲惫的脸上。“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一席话,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和坚毅冷静、忠诚为党的优秀精神品质。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英烈,经受住各种酷刑折磨,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的名称来源于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红岩村。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加强党对国民党统治区的领导,1939年,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一处名为“红岩嘴”的地方开展对敌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培育出伟大的“红岩精神”。对于重庆这块土地所孕育的“红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强调:“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驻守8年,高举抗战民主旗帜,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政治民主和抗战胜利以及战后中国光明前途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此过程中培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还产生了影响几代人的《红岩》小说及相关作品背后的故事,烈士们的真实事迹远比艺术加工更加感人,‘狱中八条’作为烈士们临终前给党留下的血泪嘱托,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历史潮流奔涌前行、大浪淘沙,他们中有的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的在考验面前成为可耻的叛徒。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同样是共产党员,因为有了忠贞与背叛的区别,有的死了,却重于泰山;有的活着,却轻如鸿毛。“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那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烈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西方的地平线上,渐渐显露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缤纷的晚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小说《红岩》中,对新中国成立后迎来的一个黎明的描写。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革命烈士血染红岩,但他们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铸就的“红岩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新阅读》2021.06)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