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耀胶东——威海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特色
 
发布时间:2021-06-22 14:33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字号:[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威海一些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走出本土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在外地加入党组织后,返回威海开展革命活动。王翼之是威海籍最早的共产党员,但当时还不具备成立党组织的条件。1931年,正值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风雷激荡、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威海域内党组织破土而生,之后不断发展壮大。

威海党组织成立较晚,但发展迅速,一经成立,便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市县。1931年,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中共荣成特支、文登县第一个党小组成立。1932年,威海卫市第一个党小组、中共文登特支、中共荣成城厢支部、中共牟海特支、中共文登七乡师支部成立。期间,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张鲁生、孙己太、宋澄、汤福山、江先政、曹漫之、王心一、谷牧等同志。

在此基础上,1933年中共胶东特委成立(1938年成立胶东区委,1950年胶东区委撤销),胶东十多个县级党组织有了统一的上级领导机构,党的工作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产生了7位特委书记,分别为张静源、常子健、张连珠、理琪、吕志恒、曹漫之、王文,其中曹漫之为代理书记。

1939年中共东海特委成立,1940年改称东海地委。1950年成立中共文登地委,辖威海卫、文登、乳山、海阳、福山、牟平、荣成、昆嵛8个县委,1956年改属莱阳地委,1958年改属烟台地委。1987年威海市升格为地级市,成立中共威海市委。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威海各级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创造了英勇悲壮的赫赫业绩,谱写了光彩照人的历史篇章,积累了宝贵丰富的历史经验,具有显著特色。

一、威海党组织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诞生,在艰苦斗争中成长,具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威海地方党组织成立之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低潮,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斗争历程艰难曲折。从1933年10月到1935年底,胶东特委机关连遭三次破坏,两任特委书记牺牲,绝大部分党组织遭到破坏,革命斗争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然而,坚定的威海共产党人并没有屈服,毅然重新组建中共文登临时县委,成立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建立胶东临时特委,举行武装起义,创建革命军队,充分展现出威海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二、威海党组织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发展党员较快,把关不严,混入党内的坏分子杀害了特委书记张静源同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一一·四”暴动后,理琪同志撰写了胶东党内第一份正式文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批评了胶东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和问题,及时整顿恢复党组织,为胶东党组织发展指明了方向。红色胶东之所以形成,这一时期的工作至关重要。此后,威海域内先后建立起县、区、乡、村各级党组织,创建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层层举办训练班、培训班,开展了数次党员审查和组织整顿工作,纯洁巩固了党的组织,有效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威海党组织重视武装斗争,独立出色地建立起坚强的地方武装队伍

威海党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建立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为己任。先后举行了“一一·四”暴动、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威海起义,埠柳乡校、黄山、育黎乡校、古迹顶等起义,东海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九军,奇袭牟平城、血战雷神庙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三军”经过多次扩编与整编,逐渐演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31军、32军、41军,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武工队、独立营、独立团、民兵爆炸队等地方武装进一步完善。各区中队、独立团、独立营逐步升级为县大队、市警备大队或主力部队。胶东军区第五师、第六师先后四次升级组建野战纵队,均由地方武装升级重建,随即又发动青年入伍,补充市警备大队、县大队和各区中队。1947年的威海保卫战,在没有主力部队参战的情况下,东海人民以自己的地方武装抗击国民党装备精良的一个旅,最终取得了胜利。在战略决战阶段,各县发动大规模的参军支前运动,组织子弟兵团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四、威海党组织重视联合一切力量,创造性地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威海党组织从实际出发,认真执行党在不同时期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和革命任务需要制定的统一战线政策。1938年1月的威海起义,就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威海取得成功的典范。其时,威海是国民党政府的直辖行政区,各阶层抗战与投降的矛盾十分尖锐,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举行起义并取得重大成功非常不易。1938年3月,中共文荣威边工委与驻三县的国民党部队达成分区驻守、共同抗日的协定,并成立“抗日联军”,威海一度出现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局面。

威海党组织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许多有影响的民主人士、开明士绅加入到抗日阵营中来。党组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在各个敌占区内都有党的内线人员,传递情报,瓦解敌军,里应外合,在威海广阔的地域上形成了有据点、无敌区的局面。

五、威海党组织重视群众工作,始终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

开国将军张玉华曾动情地说,我有生母、人民、党“三个妈妈”;传奇英雄于得水说过,离开群众,就像鱼离开水一样,连一天也不能活,因此改名于得水。威海党和人民就是这样的鱼水情深!威海党组织通过创办农民协会、农民夜校、组织抗捐抗税等群众运动唤醒民众,群众运动蓬勃开展。通过实施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改善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遗余力地领导人民战胜灾荒、渡过难关,安定了人民生活,稳定了社会秩序。由于党组织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夺取全国解放的大决战中,翻身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军支前,为全国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威海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威海地区很长一段时期是胶东特委的主要驻地,文登、威海卫曾是周围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天福山一带被称为“小苏区”,威海人民拼着性命掩护、支持胶东特委工作。胶东特委和威海各级党组织多次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第一支胶东抗日武装队伍,胶东特委和“三军”西进开辟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蓬黄掖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威海地方部队不断升级,派出大批地方干部随主力部队进军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威海党组织带领地方武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使国民党军队占领胶东、切断山东与东北战场联系的企图彻底破产;威海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参军支前热潮,在解放区连续几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节衣缩食,从人力、物资上不遗余力地支援前线;威海党组织组织子弟兵团和民工随军南下征战,同时选派大批干部南下华东、华中和大西南开辟新的解放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威海党组织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威海先后有6.5万名青壮年参军,在册的牺牲烈士达2.3万人,无名烈士更是难以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回顾这段历史,汲取宝贵经验,必将激励威海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