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暴动 红军火种——“一一·四”暴动和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发布时间:2021-06-22 14:23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字号:[ ]

四月的昆嵛山,春雨洗过,芳华初绽,云雾缭绕,泰礴顶的巨幅红旗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望着眼前的和平胜景,思绪翻卷到86年前,这里点燃的烽火硝烟……

1935年11月29日,以昆嵛山区为中心,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和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暴动,因这天是农历十一月初四,故称“一一·四”暴动。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境内发动的最后一次农民暴动。

1934年8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介绍,中共胶东特委转归代行中共山东省委职权的共青团山东省工委领导。之前省委就有进行武装暴动的指示,加之1935年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强征民力修筑青威公路,耽误了春耕春种,引起群众极大愤慨。8月15日,共青团山东省工委发出指示,认为胶东方面武装暴动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要求胶东特委立即组织武装暴动,并提出要将特务队改称游击队。

根据共青团山东省工委的这一指示,胶东特委在莱阳、海阳等县建立了几支小型武装游击队,开展了几次武装斗争,计划通过发动抢盐斗争扩大为游击运动。1935年1月,以张连珠为书记的第三届中共胶东特委成立,4月团省工委即遭到破坏。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胶东特委仍然加紧进行暴动准备工作。

11月18日,胶东特委在文登县沟于家村天寿宫召开扩大会议,计划暴动时间定为11月26日,暴动指挥部设在昆嵛山无染寺,由特委书记张连珠任总指挥,特委委员程伦任副总指挥,暴动队伍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计划分东、西两路行动,文登、荣成、威海为东路,重点进攻石岛,由张连珠等负责;海阳、牟平两县为西路,重点进攻夏村,由程伦等负责。两路行动得手后,合攻文登城,然后整个暴动队伍西进,“三天三夜冲出胶济路,到鲁南山区打游击”。

由于派出购买弹药的人员逾期未归,胶东特委临时决定,暴动时间推迟3天,11月29日举旗暴动。因有的地方没有接到通知,仍按原计划行动,暴露了整个暴动计划,使敌人有了警觉和准备。国民党地方政府急报省政府,韩复榘一面急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一面即令驻潍县的国民党第八十一师师长展书堂东进展开“清剿”。由于暴动指挥部没有及时得到这方面的情报,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暴动按计划全面展开。

东路暴动分三个大队,在郭格庄、郝家屯、人和镇、高村区等地奇袭多个国民党镇公所、盐务局,缴获长短枪百余支、子弹近3000发,以及大量大刀、刺刀、土枪等武器。西路暴动在海阳、牟平两县分别举行,收缴地主枪支,焚烧契约,开仓济贫。

暴动前期,牟福边区委发动福山县胡家夼一带农民举行抗税斗争,配合暴动。掖县县委根据烟台工委指示,组织力量于11月28日晚烧毁烟潍公路平里店、朱桥两座木桥,阻止韩复渠派自潍县方面的增援部队。

暴动发生后,全国上下大为震惊,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头条以大字标题报道所谓“胶东赤匪蠢动”的消息,蒋介石连续8次电令韩复榘,调集重兵对暴动队伍进行残酷屠杀。

12月2日,西路暴动的海阳县、牟平县队伍在松椒召开会师大会,突遭国民党第八十一师千余人包围,张贤和、柳芳斋、蔡英卓等10余人牺牲,程伦、曹云章等主要领导被捕,西路暴动失败。12月5日,东路第二大队在汪疃镇底湾头村(现地文头村)召开群众大会分粮,突遭国民党部队和地主武装2000余人包围,王亮等率第一大队增援也被包围,张连珠在掩护队伍突围时不幸被捕,于得水率第三大队增援途中遭国民党文登县保安队和盐警300余人伏击,伤亡较大,遂转入昆嵛山区,东路暴动也以失败告终。

轰轰烈烈的“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参加暴动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进行疯狂屠杀,12月13日在夏村将程伦、曹云章等20余人残酷杀害,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于12月18日在文登城西门外英勇就义,人头被国民党反动派悬挂在文登城门上示众三天。随后,敌人在胶东大地进行疯狂清剿,对革命群众实施残酷镇压,白色恐怖笼罩着胶东大地,胶东特委、文登临时县委和各地基层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仅1935年农历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底,文登县被捕的中共党员和无辜群众就达300多名,被敌人枪杀最多的一次达32人。胶东革命处于低潮,党的工作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胶东人民蒙受着重大牺牲、面临着严峻考验。

“一一·四”暴动之所以失败,客观上是国民党在胶东的统治比较稳定,反动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是党组织受到“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影响,革命力量相对弱小,暴动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一一·四”暴动的经验教训是用鲜血写成的,是胶东党组织成功领导未来革命斗争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一·四”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胶东地方党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一一·四”暴动表达了多年埋藏在胶东人民心中的不甘忍受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强烈呼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胶东人民为摆脱阶级压迫和剥削、争取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次暴动撼动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胶东的统治,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在胶东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革命之路愈见清晰。同时,锻炼了党的干部,纯洁了党的组织,特别是暴动保留下来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成为胶东抗日武装的一支骨干力量。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发端于1933年夏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的于得水、邹恒禄、于树杰等人组建的秘密革命武装组织——特务队。“一一·四”暴动前夕,根据中共胶东特委指示,于得水等人以特务队为基础,组建了游击队,成为“一一·四”暴动的骨干力量。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王亮等人率领突围出来的30余名队员进入昆嵛山,保存力量,坚持斗争,在“老蜂窝”举办军事训练班,拔除界石“联庄会”,袭击垒子盐务局。在白色恐怖笼罩胶东大地的艰难日子里,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表现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艰苦卓绝地坚持了两年的革命斗争。他们依靠昆嵛山区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牵制敌人“清剿”兵力、攻打敌据点震慑敌人、振奋民心、扩大党的影响、巩固和扩大昆嵛山革命根据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也是1937年12月举行的天福山起义的骨干武装力量。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乃至华北创建的数支红军队伍之一,是山东境内及北方沿海仅存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天福山起义后,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这支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成为27军、31军、32军、41军等部队的发端,在这些部队的军史馆或战斗史籍中,开篇部分都写有“天福山,我们从这里走来”之类的字样。

沿着逶迤蜿蜒的山路走进“一一·四”暴动发起地昆嵛山区,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让人为之兴奋、为之赞叹。昔日,这里曾是一片浸透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热土,是一方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如今,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干群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处处优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客流连忘返,随处可见崭新漂亮的新民居、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墙、绿树成荫的文化广场,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昆嵛山腹地的梧桐庵村建立起昆嵛山红军纪念馆,免费向群众开放。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永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威海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家门口”的红色印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追溯革命精神渊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