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涟珠(1871—1940) 又名宝清,字禾生,文登县北宫村(今属文登市天福街道)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廪生资格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第一班。次年,被选为官费留学生,赴日本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毕业回国,受聘为省立师范学堂日文教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与同盟会会员于镛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该校后来成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同年八月,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十一月,由胡瑛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一月,被山东提学司电调回国,任省学务处视学员;七月,调任省立高等师范学堂学监。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与济南同盟会会员积极响应,成立山东独立联合会。后因山东巡抚孙宝琦迫害革命党人,他回到文登。民国元年(1912)1 月,他与丛琯珠等发动起义,推翻清政府在文登的统治。复辟势力血洗文登时,他正在章子山岳父家探亲,幸免于难。民国 3 年(1914)起,先后任曹州中学(后更名为省立第六中学)校长、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院院长。他主持六中教学 10 余年,延聘中西学士名流如梁漱溟、王近信、张雪门、亓养斋等到校任教,把学校建设成为 30 年代山东中等学校的楷模。他爱护学生,犹如子弟,亲授修身课,示以修身立己之道;令学生组织自治团,自我管理卫生、自修、风纪等;组织互助会,帮助困难者,有患病者,顾抚周至;薄俸收入,多捐于此,深受师生爱戴。民国 15 年(1926),调任山东大学附设高中部主任。民国 17 年(1928),应聘为山东大学讲师,兼任重华学院学监和国文教员。民国 29 年(1940),病逝。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为表彰他与其他三位教师的功绩,立“四先生碑”以作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