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骞(1842—1895.2) 字孝候,安徽寿州(今寿县)人。以乡试不中,弃文从戎。清咸丰十一年(1861),往投李鸿章,上《平捻十策》,李鸿章留之幕府,襄赞军事。继委办全军营务处,积勋至知县。光绪六年(1880),随吴大澂治吉林边务,徙民屯垦,设局殖业,晋迁知府。光绪十三年(1887),李鸿章奏派戴宗骞总统绥、巩两军督办威海陆路防务。他到防后,在威海湾南北两岸共修筑海岸炮台 6 座,陆路炮台 4 座,并自带绥军 4 营驻威海湾北岸。光绪十七年(1891),论功晋道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在战守问题上多与丁汝昌意见相左。光绪二十年(1894)十二月下旬,日军从荣成龙须岛入侵,威海卫后路失守。为阻止日军进逼威海卫,他先后派兵至荣成及威海卫南部虎山一带拒敌,但皆告失败。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初五,日军攻破威海卫南帮炮台。初七,开始进攻威海卫和北帮炮台。此时,北帮炮台守军因其“压饷”早已不满,全部溃散,仅剩 19 人随其左右。丁汝昌认为“孤台不支,恐资敌用”b,劝其移住刘公岛,他喟叹道:“守台,吾职也。兵败地失,走将焉往?吾惟有一死以报朝廷耳,他何言哉!”c 次日,他被丁汝昌派小艇载至刘公岛,上岛后因愧于威海卫陆路防务全部失守而自尽。著有《海上屯田志》,后人辑有《戴孝候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