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走出来的英雄团团长——鞠文仪 |
|||||
|
|||||
隆隆炮声中,林彪冷冷地说:“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不只是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的一个镜头,而是真实的史实。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决战的第一战,而塔山阻击战又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所在,林彪的话反映了那场战斗的惨烈及其重要意义。塔山硝烟散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涌现出三个英雄团,其威名震撼于疆场,闪亮在军史,并延续到今天的部队。其中“守备英雄团”团长鞠文仪,就是从文登走出的。笔者有幸,曾在年少时领略过这位英雄团长的风采。 入党不怕死,先干“一一·四”,再上“天福山” 鞠文仪,1914年8月出生于文登县葛家镇李家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姊妹兄弟五人,他是老二。爹除了种地,还会烧炭。鞠文仪自小跟着爹干些杂活,还跟着本村木匠刘德义学手艺、学武术,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好体格。16岁时,看看在家乡没啥出路,就瞒着爹妈,悄悄从炕席下摸了几块钱,渡海去了大连。到大连后投亲不成,就到码头上扛大包。实在熬不住了,又花了一块大洋买张船票返回家。鞠文仪踪迹不见,全家老小正为他着急上火,见他回来了,惊喜交加,哭作一团。这样的苦日子,让他揪心,日夜都期盼着能够改变。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共的地下组织在文登很活跃。鞠文仪的堂哥鞠文海,就是石匠邹恒禄发展的地下党员,他常对鞠文仪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在苏联穷苦人当家作主,不受欺负的道理。鞠文仪将信将疑,心想哪来这样的好事?堂哥说,这是穷苦人在共产党领导下闹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拼死用命换来的。虽然死了些人,但多数穷苦人不再受气。还问鞠文仪怕不怕死。鞠文仪说,不怕,杀头不过碗大的疤! 经过考察,鞠文海看堂弟是棵苗子,就发展他入党。1933年5月,18岁的鞠文仪成为中共党员。10月,在邹恒禄领导下,以卖布小贩的身份作掩护,担任秘密交通员,在文登一带从事党的地下联络工作。 1935年11月29日,胶东特委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一一·四暴动”,鞠文仪参与了暴动的准备工作。遭国民党军队镇压,暴动失败,于得水、邹恒禄、刘振民、王亮等带领保留下来的几十人,进入昆嵛山,成为红军游击队。队员中身份已经暴露的,在山里隐蔽起来;没有暴露的就躲在家乡,有分有合,密切联系,坚持与反动派开展斗争。鞠文仪隐蔽在昆嵛山下的老家里,等待党组织的通知,随时参加革命活动。 由于有人告密,国民党派兵抓他,他四处躲藏。一次,在姐姐家碰上敌人搜捕,他藏在驴槽下面躲了过去。另一次,去妹妹家时被敌人跟踪,身材相仿的妹夫换上他的衣服,把敌人引开,他才翻墙逃走。有天他给家里挑水,在井台上遇到抓人的国民党兵。这些兵不认识他,问他叫什么,他说了个假名。国民党兵以为抓的不是他,就留下两人,其余进村去找。这两个留下的兵,一个站着,另一个放下枪,蹲在水筲旁喝水。鞠文仪瞅准机会,抡起扁担,一下子打倒了站的那个,拔腿就跑。等蹲着喝水的兵慌忙起身拿枪砰砰地打时,他早就跑远了。 1936年2月,村里的地主见鞠文仪袖子上有红臂章印迹,就密报国民党县长,把他和鞠文圣一起抓去。三番五次严刑审讯,他们一问三不知,始终没有暴露党员身份。当局没证据难以处置,就罚他们做劳役。干活时,遇到戴着草帽,背着席篓,装扮成农民进城买地瓜苗的邹恒禄,这才与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说到党员李觉元被砍头挂在城门上,邹恒禄问还敢不敢干?他们坚定地回答:敢,敢干! 西安事变后,当局迫于形势,把关了快一年的鞠文仪、鞠文圣放了出来。出狱后,鞠文仪立即去找党组织,邹恒禄指示他以木匠铺为掩护,继续担负地下联络任务。为了搞武器,他们通过一个叫苏文福的人买枪,苏说在烟台给买了5支枪。等去苏家拿枪时,不仅没枪,苏还跑到文登城向国民党当局告发,抓走了4个人。鞠文仪在家乡待不下去了,就躲到百里开外的大夼,以教武术为名,秘密开展地下活动。 1937年冬天,胶东特委决定在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起义时间定于12月24日。组织上派鞠文仪联络于得水游击队。当日清晨,总指挥理琪宣布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天福山起义接受了“一一·四暴动”,党的力量全都暴露以致遭受重大损失的教训,参加起义的80多人,大部份编入三军一大队公开进行武装斗争,小部分领导人及担负特殊使命的人员没有编入部队。鞠文仪等人被安排在家乡和大夼一带活动,从事秘密工作,并动员组织群众参加起义队伍。12月31日早上,当于得水带领的三军一大队行进到岭上村时,鞠文仪发动的十几名同志也赶到了,壮大了部队的力量。 1938年2月l3日,成立才一个多月的三军部队,攻克牟平城,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战后,三军队伍扩大,鞠文仪调入部队任小组长。6月,党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到了胶东,部队进一步充实壮大,鞠文仪调入三军司令部任侦察员。9月,部队编为八路军山东游击五支队,鞠文仪又从部队调出来,到东海地委联络站当交通员。1939年9月,担任东海地委社会部保卫队队长。1940年4月,东海地区第二次起义后,鞠文仪担任荣成县大队副大队长。这支队伍先后改编为东海军分区独立八营、东海军分区特务2团三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2团三营、胶东军区17团三营等,先是丛蓉滋任营长,鞠文仪为副营长,后鞠接替丛任营长。这个营至今还伫立在人民军队的序列中,是27军81师242团一营的前身。 这时的鞠文仪,年方25岁,入党将近7年,先后参加了胶东革命史上最为著名的两次重大军事斗争——“一一·四暴动”和“天福山起义”,同部队一起进行了打击日伪军的多次战斗,成为经历过严酷斗争锤炼和生死考验的营级军事指挥员。 打垮郑维屏,突围马石山,拔掉大黄家据点 此时,胶东地区的斗争形势尖锐复杂,日伪顽三方勾结起来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的顽军势力更加猖狂,公开叫嚣要“配合皇军打八路”。胶东区党委和许世友决定,打掉顽固派“抗八联军”,鞠文仪率部参加了战斗。4月份,组织上调他到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一队学习。10月份毕业,返回部队后升任三营营长。学习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八队学习的蓬莱县委女干部蔡志奇。1945年9月,鬼子投降,抗战胜利,俩人经组织批准结婚,成为一对革命夫妻。 1942年春天,三营在昆嵛山休整。侦察员报告,东面顽固派郑维屏部去向不明。郑维屏原是国民政府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的警察局长,日寇侵占威海后,他拉队伍举旗抗日。一方面,他时常袭击日军,还夸大战果向重庆国民政府邀功要钱;另一方面,又在反共上狠下毒手,不断杀害我方人员,是“抗八联军”的重要头目。1939年8月1日,郑维屏唆使顽军秦毓堂部袭击八路军在文登葛家的办事处,枪杀办事处主任李尉川夫妇等5人。当时,鞠文仪因外出办事幸免于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此前,郑维屏还勾结日伪军,袭击鞠文仪营所在团,打死二营营长、教导员,全团伤亡300多人,可谓血债累累。老百姓骂他们是跟鬼子、伪军一样坏的“三鬼子”。 鞠文仪和教导员王大伟分析,昆嵛山南面是根据地,西面是游击区,郑部只能向北跑,于是连夜带着部队,赶到昆嵛山北麓的界石镇蒿村待机。第二天,英武村妇救会主任赶来报告,说郑维屏带着残部,到了英武北面的翠峡口村。鞠文仪立即作出战斗部署,全营急行军直扑翠峡口。黄昏时分,赶到村边,远远看到郑部正在集合。各连立即按部署发起攻击,郑部被打得四散逃遁。打扫战场时,郑的勤务兵曲光藻说,郑维屏趁黑换了便衣躲在村外野地里。派人去抓捕时,郑维屏已经跑了。这一仗,彻底打掉了郑维屏部。 1942年是胶东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春夏季节,日军进行过两次“大扫荡”。冬天,日酋冈村宁次秘密飞到烟台组织策划,调集日军主力,实施“第三次鲁东作战”,对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拉网扫荡,企图一举消灭胶东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日伪军加上顽固派两万人,采取“密集推进,梳篦合围”的战术,以牙山、马石山为中心,四面包围,拉网扫荡。面对日伪优势兵力,胶东军区以营连为单位,分散突围。17团的3个营,一营随许世友等胶东军区首长行动,二营单独活动,三营营长鞠文仪率八、九连,在政委李华和参谋长丛蓉滋的带领下,同团直属队一起,于马石山东麓组织突围。 11月23日夜,鞠文仪忍着胃痛折磨,亲自选好突破口,指挥八连连长龙江和指导员鲁毅各带一个排,分别向两侧点着火堆宿营的敌人实施警戒。然后率领部队利用黑夜,里冲外送,反复多次,带着上千群众和机关人员、伤病员,一批一批地从封锁线的缝隙中悄悄突围。突出来后,八连的警戒部队猛然向睡梦中的敌人扔出手榴弹,然后撤退。两侧敌人朦胧惊醒,盲目开枪,竟相互打了起来。部队迅即东进,渡过育黎河,到达老黄山的南口村。七连在掩护群众突围时,因天亮被敌发现,反复冲杀5次,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垦率全连战士与敌人白刃拼搏,最后除6人负伤被俘外,余者全部壮烈牺牲。当时,随三营突围出来的张奇,后来成为南京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王子乔的夫人,到了老年还念叨说:我这条命是鞠营长救出来的。 突围后,三营寻机歼敌,于27日又向西返回马石店村。有群众反映西面十来里地的郭城镇只有伪军小股部队,团首长决定吃掉这股敌人。28日拂晓,三营进攻郭城,却发现“小股部队”是1000多个鬼子,正在集合列队。主攻的八连突然开火,敌人纷纷中弹倒下。日军随即展开队形,包围了八连。连长龙江和指导员鲁毅带领全连与敌巷战,拼死搏杀,二排长杨年伦和一个机枪手带伤突围,3个炊事员被老乡隐藏起来,其余英勇战死。 在马石山反扫荡战斗中,鞠文仪率领三营,与其他反扫荡部队一起,与日寇拼死血战,不惜牺牲自己,保护了根据地、大批人民群众,消灭了大量敌人。有老百姓看到,当时日军抢掠骡马往青岛拉死尸,每头拉两具,一共抢了两百多匹。但由于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我军和人民群众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史称“马石山惨案”。 粉碎大扫荡后,胶东军区部队整编。1943年3月,17团番号撤销,鞠文仪、王大伟带两个连,编为北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分别担任营长、教导员。北海地区位于今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福山一带。到北海地区后,部队接连打了几仗。秋天,侦察员报告,有伪军一个小队押着2辆运矿石的汽车经过。鞠文仪连夜布置两个连和炮排赶往十里埠设伏。车队来了才发现,敌人不是伪军而是鬼子,汽车不是2辆而是8辆,车上拉的不是矿石而是枪炮弹药。面对敌情变化,鞠文仪没有犹豫,按预定计划,连发3枪,命令部队开火。接着带领通信员和炮排战士,跳出壕沟,猛甩手榴弹。在突然打击下,八十几个鬼子被打死,少数几个顺山而逃,抓获日军小队长范中纪元。县城敌人听到枪声,赶紧坐汽车来增援。眼看着大量的战利品带不走,教导员王大伟撬开油箱盖,点燃汽车,战士们也纷纷效仿。顿时,8辆汽车火光冲天,连车上的武器弹药一起爆炸烧毁。 大黄家据点是鬼子安插在蓬莱中心地带的 “钉子”,炮楼高5丈,墙厚4尺,上下3层,非常坚固。里面的鬼子汉奸不停地向周边村庄要粮要饷,外出扫荡时烧杀抢掠,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群众痛恨不已,盼着八路军早点打掉它。1944年2月,北海地委和军分区命二营拔掉这个钉子。鞠文仪感到,这一仗不同于打伏击,既要攻坚,啃下硬骨头;又要打援,阻击附近敌人的增援,是场硬仗。他与教导员召集各连干部做了详细研究部署,组织部队进行动员和战前训练。 29日夜,开始攻击。担任主攻的四连准备了850斤炸药,用长木杆捆成17包,冒着敌人机枪火力连续爆破。这座炮楼是用水泥加石条砌筑的,异常坚固,连续16次爆破只炸开个窟窿。这时敌援军靠近,情况危急。紧急时刻,四连战士郑开元主动请战,要求把最后一包炸药送进窟窿里爆破。鞠文仪觉得太危险,一时迟疑。郑开元说:营长,我家里只剩一个老娘,如果牺牲了,请你写信告诉她。鞠文仪看他态度坚决,就说:好,完成任务给你记功。郑开元抱着炸药包冲到炮楼下,爬了几次没爬上去。鞠文仪又命排长吕长城送梯子,郑开元踏着梯子钻进窟窿把炸药包送进去。轰的一声,炮楼炸开,部队冲上去打掉了据点。战后,郑开元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这一夜,周围老百姓都在看部队打仗。炮楼打掉了,群众十分高兴,抬着猪肉粉条来慰问,大娘大嫂把炒花生、烀鸡蛋直往战士衣兜里塞。这一仗,歼敌140多人,活捉日军小队长福井郎,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粮食。更重要的是,摧毁了日军在蓬莱地区最大最坚固的碉堡,积累了攻坚做战的经验。 1944年夏,鞠文仪带队进行了章向山伏击和攻克巩家、得口店、巨山沟据点等多次战斗。秋天,鞠文仪任北海独立团参谋处长。1945年8月,成立北海独立2团,鞠文仪任副团长(团长缺)。在北海区两年间,鞠文仪率领的二营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蓬莱城里的伪军郝铭传部,一见到二营掉头就往城里跑。 渡海进东北,血战塔山堡,英名扬军史 日寇投降后,党中央命罗荣桓率山东部队进军东北,胶东部队共去了10个团。鞠文仪于1945年9月下旬,率部从龙口渡海北上,到了辽南庄河。部队编为独立一支队,鞠文仪任副支队长。次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在海城成立,鞠文仪任12旅(7月改12师)35团团长。这个团是以老北海独立团二营为主组建的,是鞠文仪在抗日烽火中带出的老部队。 1946年冬季,国民党军队进攻辽南,鞠文仪率部掩护主力转移。在美式装备的优势敌人面前,部队顽强抗击,牵制敌人。他还带着一营,抬着担架,冲过重重封锁线,护送重病在身的安东军区沙克副司令员,由宽甸去大连住院。这个冬天的战斗打得极为艰苦,最紧张的时候,15天打了17仗。部队缺少弹药,就缴获敌人的来补充;没有冬衣,就去袭击敌人的被服库。还买了猪皮和乌拉草,绑在脚上当棉鞋,战士们称之为“猪皮绑”。一次部队打散,鞠文仪孤身一人被围困在山上,敌人放火烧山,折腾到半夜,他才趁黑摸下山与部队会合。后来,全团只剩下一个营的兵力,鞠文仪提出与36团合并。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当时是35团三营通信班长,就在这时到了36团。之后调来补充部队,才恢复了35团。 1947年春,鞠文仪调任34团代团长,这个团就是后来的“塔山英雄团”。5月,四纵迎击国民党军王牌新6军,鞠文仪率部在马家店战斗中打掉新6军精锐22师65团的一个营。战斗中,敌炮兵阵地久攻不下,他一着急,就挥着短枪,带着警卫员、通信员等“八大员”,率先向敌炮兵阵地冲击。一发炮弹落地,警卫员李跃玺跃身保护团长当场牺牲,鞠文仪的右臂血管炸断,血流不止。他找了个酒盅压住血管,忍疼指挥战士们拿下炮兵阵地。随即,被送到金州和大连的医院抢救。3个月后出院,组织上送他到民主联军双城军政干校学习。毕业后任28团团长,这个团是四纵10师响当当的主力团。 1948年上半年,鞠文仪和政委张继璜率部在鞍山陶官屯一带,开展新式整军和大练兵。他和团参谋长甘迈在“长岭连”蹲点,总结出“三看三评”的训练方法。训练时,把一个班分成演习组、假设敌、参观组,通过正面看、侧面看、后面看,用对比评、典型评、反复评的方式,找出问题加以克服。这种练兵方式,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军事素质,得到四纵首长肯定,东野总部发通报予以推广。夏秋之际,整军之后士气高昂的28团,在四纵编成内向西挺进,占领义县,攻克兴城,切断连接关里关外的铁路线,孤立了锦州。 辽沈战役打响后,攻克锦州是战役胜利的关键,攻锦州又必须把援敌阻止在锦州以西。林彪强调: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军挡住。罗荣桓说:要不怕牺牲,不惜代价,绝不动摇,顶住就是胜利。蒋介石也深知其中利害,一再说此战与“党国命运关系重大”,要有“杀身成仁的决心”,带着海、空军司令,亲临战场督战。 援锦必经塔山。塔山无塔也无山,只是个百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叫塔山堡。它距锦州30公里,周边是平缓坡地,公路在村中间,铁路在村东边,像一个门闩锁在通锦州的要道上,扼守援锦的咽喉,成为两军的死争之地。蒋介石调集了11个师,7.5万人。我军集中了四纵、十一纵等8个师,5.5万人。13万人马在这狭小地带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大搏杀。 按纵队部署,12师先上,10师做二梯队。10月10日战斗打响,敌人一开始就以重兵集团进攻,火力之强、冲击之猛都是前所未见的。守在塔山堡的12师34团,不顾伤亡,顽强抗击,一再打退国民党军的连续冲锋。两天后,28团奉命接替34团防守铁路桥及其以东阵地。受命后,鞠文仪带着营连干部察看地形后,和政委在上坎子村的农民家召开党委扩大会,布置任务,动员部队要经受残酷大战的严峻考验。 13日O时,10师28团进入阵地。12师34团三营营长王和荣已经打红了眼,不肯交阵地,脸红脖子粗地叫嚷:10师拿主力部队的牌子压人啊?28团政委张继璜从王和荣手里接过“守如泰山”的红旗,坚定表态:我们人在阵地在,决不让红旗阵地变色! 13日的战斗打得最为惨烈。蒋介石调来独立95师,这个师是广东部队,沿袭了“老广”的强悍作风,号称“赵子龙师”,自吹是一挺机枪都没丢过的“常胜军”。蒋介石命他们当天务必拿下塔山,否则军法从事。早上7点多,进攻开始,地上成百门大炮,海上大口径舰炮,天上重型轰炸机,一个劲地往我军阵地上倾泻弹药。据参战的老人回忆说,大口径炮弹落地一炸,就震得地面发颤。整个阵地上直炸得天摇地动,天昏地暗,前沿工事几乎炸平,松土有好几尺深。轰击之后就是集团冲锋。前面是当场发给50万金圆券的敢死队,光着膀子挥着大刀,后面是整营整连的士兵,黄乎乎的一片,潮涌般地连续冲锋。鞠文仪指挥部队,打退一波又一波的敌人,始终坚守阵地。敌人又用梯次冲锋,全部由军官带头,第一梯次全端着冲锋枪,第二梯次挺着轻机枪,第三梯次抬着重机枪,后面是带大盖帽的督战队,一个梯次接着一个梯次,嚎叫着向上死冲,扫过来的子弹像刮风一样。连团长副团长都端起冲锋枪上阵,这在国民党军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战斗空前激烈,伤亡空前惨烈,难以用言语表达,但28团的阵地始终屹立不倒。 纵队首长看到接连几个团都伤亡这么大,就向东野总部报告。就在此时,东野司令员林彪说出了那句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的狠话。据说,这样的狠话林彪还对四纵首长讲过:守不住塔山,我要你的脑袋!他说这些狠话,就是要坚定部队不计代价死守塔山的决心。 下午4点多,前沿连队几乎打光了,敌人突了进来,阵地危急。关键时刻,鞠文仪和政委张继璜身先士卒,带着四连(任常伦连)、五连(长岭连)和警卫连两个排,冒着炮火实施反击。后来张继璜回忆说,只听着敌人的炮弹“咣、咣”地炸响,身边的人跑着跑着就炸飞起来,不到500米的距离倒下了200多人。敌人那面也是团长上阵,带着部队死拼。几百米的地段上,双方搅成一团,混战厮杀。鞠文仪又命三营长带七连从侧翼反冲锋,敌人终于败退下去。牛哄哄的“赵子龙”师最后被打得只剩下3个营的残兵。 这一天,28团鏖战14个小时,伤亡600多人,阵地始终在手。收到28团战报后,东野总部专电嘉勉,纵队首长也要求传达“向第28团指战员的敬意”。战后,有3个团被授予英雄团称号,28团为“守备英雄团”,34团为“塔山英雄团”,还有36团为“白台山英雄团”,团长江海是抗战时威海独立营营长。这3个团都是从胶东北上的,四纵所属的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请这三3位团长吃饭时就说,你们部队山东人多,今天请你们吃大葱蘸大酱加油饼。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为我军攻克锦州,夺取辽沈战役全胜奠定了基础,国民党军队却由此走向下坡路。凭借绝对优势,打不下小小的塔山,这让亲临督战的蒋介石恼火不已,无奈不已,沮丧不已。他说:我们的将领真无用,3个军加上优势空军炮火,把塔山都打平了,都不能攻进去,可惜浪费了我的炮弹。此战也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列入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一仗扬威,英雄团长的英名永载军史。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秘密人关,四纵番号改为第41军,10师28团改为121师361团。部队进到怀来、延庆一带,先后取得康庄、怀来等战斗的胜利。在配合杨成武兵团进攻张家口时,鞠文仪带着参谋、军医、警卫员看地形,发现敌人准备逃跑,立即指挥部队率先冲进城里,追歼逃敌,解放了张家口。傅作义宣布起义后,361团进驻北京城。1949年2月3日,全团参加入城式。3月25日,党中央、毛主席在南苑机场阅兵,鞠文仪率361团光荣受阅。4月,41军南 下,鞠文仪被提升为122师参谋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