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澄
(1910—1941)
 
发布时间:2020-12-17 10:15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字号:[ ]

宋澄,原名宋锡奎,又名宋文山,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黄山村(当时属文登县)人。1921年,宋澄进入黄山高小读书。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现实情况,激起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在校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28年,国民党文登县党部公开办公,宋澄任文登县农民协会干事。他发动群众反对苛捐杂税,把设在黄山征收牲畜税的官员赶跑,领导农民协会夺取了黄山村公田的掌管权,将荒芜的公田无偿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这些活动遭到了国民党文登当局的反对。在斗争实践中,宋澄逐渐认识到国民党并不是真正的“救国”、“革命”,于是,开始寻求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1930年,宋澄离开家乡,到省立烟台八中求学。在烟台,他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秘密阅读马列书籍,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不久,宋澄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春,他在北平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夏,宋澄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回到家乡,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打入国民党文登县党部,任组训干事,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他经常以“侦缉不法分子”为名,深入农村、工厂、学校,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的组织。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宋澄抓住有利时机,大力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是年12月,他与文登中学进步教师钟平山等,在文登中学组织起“三一读书会”,利用这一合法组织,揭露蒋介石的卖国反共政策,宣传共产党救中国、救穷人的正确主张。12月25日晚上,宋澄组织江先政、王本贤等人将“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卖国贼蒋介石”等标语贴在文登城大街小巷,这就是轰动文登的“红贴事件”。之后,宋澄发展了江先政、王本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文登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并担任组长。

 “党的安排就是我的理想,党的工作就是我的需要。”这是宋澄的格言。1932年春,他受组织的派遣,到北平门头沟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党的活动经费没有保证,他完全靠朋友的接济维持生活,经常饿着肚子工作。为了防止敌人的搜捕,常常一天要转移好几个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组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开办工人夜校,宣传救国道理,扩大党的影响。长期以来,门头沟煤矿的矿主,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工人生活无保障,生命受到威胁,有的被活活打死。宋澄经过周密细致的艰苦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迫使矿主给工人增加了工资。   

    1933年5月,共青团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中共北方局委派宋澄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此时,中共山东党组织连遭破坏,革命环境非常险恶。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宋澄联系了部分基层团组织,恢复了团省委机关。7月,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国民党第四监狱——青州监狱。在狱中,宋澄创造出敲墙壁互通情报的暗语信号,打通了“犯人”间不能接近的障碍。他与同时被捕的张恩堂、田玉清(田海山)等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在狱中宣传党的政策,鼓励难友坚持斗争,迎接革命的胜利。为了改善狱中的非人生活,宋澄等领导狱中难友进行了绝食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被迫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在押的共产党人,宋澄始得出狱。多年的铁窗生活,使他的身体受到极大摧残。出狱后,他不顾病体,赶赴泰安与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取得联系,接受了回胶东发动武装起义的任务。宋澄回到胶东后,参与了胶东特委的领导工作,与理琪、吕志恒、林一山等一起,于1937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宋澄任“三军”一大队政委。

    天福山起义后,按照特委的指示,宋澄和大队长于得水带领一大队西上进行抗日宣传。每到一处,宋澄亲自演讲,并组织指战员写标语,唱抗日歌曲。“三军”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文登当局的极度不安,企图消灭这支蓬勃发展的人民武装。12月31 日,当宋澄、于得水带领“三军”一大队在文登县三区的岭上村进行宣传时,被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组织的反动武装包围。宋澄对敌人晓以大义,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李毓英谎称要和“三军”一大队进行谈判,将前去谈判的宋澄等人逮捕。后来,在威海起义胜利的声威和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压力下,国民党文登县政府于1938年1月16日释放了宋澄等人。

    1938年2月12 日,宋澄与理琪、林一山等一起,率领“三军”攻打牟平城,战斗旗开得胜。战斗结束后,部队撤离牟平城。“三军”领导人在离城不远的雷神庙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时,不幸被敌军发现。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突然包围了雷神庙。当时,“三军”司令部机关只有20多人,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凶残敌人,“三军”干部战士英勇抵抗。宋澄右胸中弹,但他仍带伤坚持指挥战斗,最后终于胜利突围。

    1938年4月,宋澄和其他胶东特委领导,率领“三军”西上蓬(莱)、黄(县)、掖(县),与兄弟部队会合。9月18日,“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宋澄任支队政委。此后,他和其他领导人率领这支部队,转战胶东大地,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41年,宋澄因积劳成疾,病故于鲁南革命根据地,年仅31岁。中共山东省委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黎玉致悼词并给以高度的评价。胶东《大众报》在头版发表了《学习青年革命职业家宋澄同志》的悼念文章。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