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复兴蓝图 谱写“四史”新篇
 
发布时间:2020-12-11 11:17 访问次数: 作者:周廷勇信息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凡历程,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特别就做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安排,并明确要求“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这次具有里程碑、新航标、指南针、路线图的重要会议,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接续谱写出“四史”新篇章。

回顾过去,在总结历史演进规律中深化对我们党规划治国的制度自信。通过规划治理国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早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953年实施的“一五”计划,标志我们党通过计划手段治国的制度化安排初步形成,为系统建设社会主义开启新篇。1981年实施的“六五”计划,除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宣示我们走向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96年实施的“九五”计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站在两个世纪之交、远眺15年远景目标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而“十四五”规划,是站在“两个一百年”之交的中长期规划,这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制定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亦是远眺2035年远景目标、令全球瞩目的一个重大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规划史,就是一部已经完成且正在持续书写的“四史”。不论是从指令性、指导性计划再到预期性发展规划,还是从国民经济领域扩展为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从以经济发展指标为主发展到吸纳更多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类发展指标;不论是从计划“一手独揽”,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只手”合力,还是再到“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支“勤劳之手”的作用,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政绩观,都标志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立足当下,在看清历史发展方位中深化对新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作出了“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是继党的十九大作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论断后,对历史方位的再定位、再概括。要正确把握新时代与新发展阶段的关系,新时代的起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阶段的起点是从“十四五”开始,新时代在时间跨度上涵盖了新发展阶段,二者之间起点不一但方向一致。要正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世情与国情的变化,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办好自己的事情。从世情上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必须做好开顶风船,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国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必须正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在“变”与“不变”的准确把握中,着力解决在改革、创新、农业、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生态、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中的短板、弱项,致力克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更加响亮。

展望未来,在把握历史前进大势中擘画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蓝图。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只有把握历史大势,才能实现复兴蓝图,谱写“四史”新篇。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十四五”规划,体现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系统特点,标注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航线。要确保航向不偏,行稳致远,稳中求进,必须成功跨越发展进程中的暗礁险滩和各种陷阱。在经济发展上,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发展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让我们奋力跨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行列,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在对外事务中,要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运筹好大国关系,做好周边外交,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健康、安全、发展、人文共同体,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政治与意识形态安全领域,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成功跨越西化分化陷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史研究室分中心研究员,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