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杀敌  驱逐倭寇
 
发布时间:2019-12-06 11:10 访问次数: 作者:孔广元信息来源: 威海市干休所 字号:[ ]

我是威海市老干部休养所一名普通的离休干部,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经历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斗百余次,从枪林弹雨中走过,现在时常想起过去的战争岁月,想起牺牲的战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再回首烽火岁月,以寄托我对烈士们的哀思。

1927年1月我生于山东泗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的铁蹄踏遍大半个中国,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时,日本鬼子经常带着伪军进村扫荡,名义上是找八路,实际上就是抢粮、抢钱、抢牲畜,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们稍有反抗,就遭来杀身之祸,只能敢怒不敢言。那时只要一听到鬼子来了,不管白天黑夜老百姓们都往山上跑,那种当亡国奴的日子真是胆战心惊啊!我们的国民在自己的国土上任由他人的宰割,那种屈辱真让人煎熬啊!

日本人的残酷压迫,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情,与其坐着等死,不如群起而攻之。1944年,17岁的我和小3岁的妻子结婚了。眼见日寇越来越猖獗,我于当年7月偷偷离家,参加了地方武装泗水县柘沟区中队。尽管队伍驻地离家很近,但为避免连累家人,此后一年时间里,我强忍着思念之情,一直没有回家,期间仅托人带回一次口信,告知家人一切安好。

刚开始时,条件很艰苦,没有军装,只是发了布,各自做衣服,统一了衣服的颜色。武器很缺乏,几个人一支枪,每人都发了手榴弹。白天躲在山上,晚上下山活动,经常到各村的村长家中了解情况,打听敌人的动向,发现给日本人当汉奸的,情节严重的就地处决,情节轻的就批评教育,把他们争取过来给我们办事。我们经常利用高粱地、山林等有利地形趁其不备袭击小股日军。敌追我逃,由于熟悉地形,不一会儿我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这样,我们靠不断地从敌人的手中缴获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同志们将毛泽东同志的游击战术运用自如,敌进我退、敌追我撤、敌疲我扰。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泗水县柘沟区中队,升级为泗北独立营,成了县级的武装,活动范围也扩大了,我们开始主动地进攻敌人的据点炸碉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所在的独立营,也由地方武装升级为鲁中军区警备团。经过战火的洗礼,我由一名无知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共产党员吃苦耐劳、忘我牺牲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感召着我,我多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此生最大的追求。经过多次考验,组织上通过了我的入党请求,1945年9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对垒,国内局势异常紧张,蒋介石加快了反共的步伐,战争一触即发,我军也积极做好了应战的准备。部队利用休整时期,开设文化课,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教员教的生字,我都写下来,行军时就别在前面同志的背包上,一边行军,一边认字,这样行军结束后,我的学习任务也完成了。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我达到了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平,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革命的大熔炉里,我由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步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多年的行军打仗不仅塑造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也磨练了我顽强不屈的精神,为我今后能适应各种残酷的战争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淮海战役结束后,我所在的鲁中军区警备团整个编入华东第三野战军26军78师234团。

现在我和老伴郭殿英,在干休所领导、同志们的照顾下颐养天年、衣食无忧,儿女们个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原单位领导们每年都来威海看望我。所里经常开展文体活动,每年都组织老干部外出参观,我感谢党感谢组织对我们老干部的关心。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