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悲壮的“一一·四”暴动 |
||||
|
||||
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胶东特委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暴动,按农历计时习惯,史称“一一·四”暴动。 1934年8月,共青团山东省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六届五中全会的决议,向胶东特委发出了《关于游击战争问题的指示信》,认为“胶东方面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必须组织农民广大的游击队组织”、“建立胶东苏区”。胶东特委根据共青团山东省工委指示精神,积极准备农民武装暴动,计划“以广大的人数,集中抢盐斗争,并联合当地的群众,扩大这一斗争,立即发动游击运动。”但几次尝试都因计划的不周而归于失败。此后,胶东特委在昆嵛山东麓积极进行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宣传发动群众,一方面学习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组织农民协会和武术会等,不断扩大党的力量。团省工委于4月27日遭到破坏,胶东特委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然按照团省工委关于举行武装暴动的指示,加紧进行。8月,胶东特委在昆嵛山岳姑殿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会后,在石岛党的地下联络站——新亚药房举办了为期两周的党员训练班,参加成员主要是来自文登、荣成、牟平、海阳等县的党员,由特委书记张连珠和特委成员程伦等负责授课,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军事常识,为发动武装培训了一批骨干力量。训练班结束后,胶东特委领导成员张连珠、程伦、刘振民、曹云章、邹恒禄等分别到文登、荣成、海阳、牟平等县做宣传发动工作,号召全体党员积极参加暴动。为解决暴动武器问题,胶东特委一面派人设法购买,一面安排王亮负责制造土炸弹。9月至11月,胶东特委相继在牟平县滩上村、文登县水道村和烟台市郊上夼村,召开了三次扩大会议,基本统一了思想,一个发动大规模农民暴动的计划已经初步形成。 1935年11月18日,胶东特委在文登县沟于家村天寿宫召开扩大会议,这是组织暴动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连珠、程伦、曹云章、刘振民、邹恒禄、张修己、王台、王良弼、于得水等10多人。会上各县党组织汇报了暴动的准备情况,张连珠分析了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指出暴动的必要性,确定了暴动计划,暴动时间定为农历十一月一日。暴动指挥部设在昆嵛山无染寺,由张连珠任总指挥,程伦任副总指挥。暴动队伍的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旗帜的式样为三角形,边为锯齿形,中间为镰刀、斧头。暴动分东西两路行动,东路是文登、荣成,由张连珠和刘振民负责,进攻的重点是石岛;西路是海阳、牟平,由程伦、曹云章和邹恒禄负责,进攻的重点是夏村。东路暴动队伍编为三个大队,一大队丁树杰任大队长,王台任政委;二大队王良弼任大队长,张修己任政委;三大队为特委的直属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刘振民任政委。西路暴动队伍编为两个大队,由曹云章、邹恒禄、张贤和等负责在牟平县拉起一个大队;由程伦等负责在海阳县拉起一个大队,计划在驻夏村的国民党海阳县三区区中队的兵变队伍的配合下,合攻夏村,而后东进,与东路会合,攻打文登城。然后整个暴动队伍西上,“三天三夜冲出胶济路,拉到鲁南山区打游击”。会议还就暴动期间招远、掖县、平度等县党组织接应暴动等问题作了部署。天寿宫会议后,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写标语、绣红旗、准备武器弹药等,但由于没能按时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派出去购买子弹的人员逾期未归,胶东特委临时决定,暴动时间推迟3天,农历十一月四日,举旗暴动。 1935年11月28日晨,东路第三大队大队长于得水率领队伍从孔格庄出发,奔袭石岛。政委刘振民提前到石岛联络,准备内应。在获悉石岛党的地下组织被破坏后,于得水和刘振民当即改变计划,决定先袭击人和镇公所和鹊岛盐务局,再收缴黄山、高村区公所和宋村盐务局的枪支。尔后,返回孔格庄与第一、第二大队会合。 11月29日拂晓,武装暴动全面展开。于得水等9人装扮成打官司的群众,混入人和镇公所,缴了敌人的枪。然后同刘振民率领的大队人员会合,竖起大旗在大街上进行宣传。鹊岛盐务局和黄山、高村区公所的人员闻讯逃窜,于得水率队追击,缴获长枪56支、子弹2600余发、大刀50把、刺刀30把以及部分土枪。当晚9时许,于得水率队返回孔格庄。29日晨,东路第一、第二大队集结于孔格庄,等候第三大队来送武器。直到傍晚时仍不见第三大队归来,总指挥张连珠遂决定改变计划,第一、第二大队转赴离文登城较远、且便于开展游击活动的昆嵛山区分头活动,打击敌人。第一大队首先奔袭了郭格庄,活捉了国民党镇长,尔后进入昆嵛山东的南汪疃;第二大队直接北上,首先袭击了郝家屯、截山等村的地主武装,缴枪50余支。12月5日晨,张连珠、张修己等率第二大队到达底湾头村,召开群众大会,把地主家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11时许,国民党军第八十一师展书堂部和文登县地方武装共2000余人包围了地湾头,与第二大队展开激战。第一大队闻枪声前往增援。于得水得知第二大队被包围的消息,率第三大队直奔地湾头。当队伍行至潘格庄一带时,突遭国民党文登县保安队及盐警300余人的伏击,伤亡较大,第三大队遂转入昆嵛山区。第一、第二大队共200余人,与敌人激战至下午1时许,第一大队大队长丁树杰等多人牺牲。敌人包围圈越缩越小,张连珠下令突围,第一大队的王亮熟悉地形,遂率部分队员突出重围。张连珠在掩护队伍突围时因哮喘病发作不便行动被俘。 西路暴动分别在海阳和牟平两县举行。海阳起义队伍由程伦率领,于11月28日晚集结于夏村附近,准备与国民党海阳县三区区中队长中共地下党员唐维兴发动海阳县三区区中队哗变的队伍里应外合,攻打夏村区公所。但因情况突变,唐维兴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民团哗变未成。程伦当即率队转至海阳、牟平交界的南西屋村。29日,起义队伍沿乳山河东曲水村向松椒村开进,并一路打土豪,分财物,夺取地主枪支。牟平起义队伍由曹云章、张贤和率领,于11月29日在柳树村开始举行暴动。起义队伍沿房家村、午极村、白石村等地向松椒村开进,也一路打土豪,分财物,夺取地主枪支。12月1日,两支起义队伍在松椒村会合。2日下午召开会师大会,宣布成立海阳、牟平两个大队,并决定到青山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大会尚未结束,突遭国民党军第八十一师展书堂部千余人的包围。暴动队伍仓促应战,一面组织还击,一面向西山撤退,因人数和武器装备同敌人相差悬殊,又缺乏战斗经验,队伍很快被打散。张贤和、柳芳斋等10余人牺牲,程伦、曹云章等被捕,西路暴动也告失败。至此,轰轰烈烈的“一一·四”暴动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镇压了。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胶东大地一片白色恐怖。国民党军队、民团对暴动群众疯狂地进行清剿、逮捕、屠杀。12月13日,中共胶东特委成员程伦、曹云章等20余人在夏村惨遭杀害;18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在文登城英勇就义。1935年11月底至1936年1月中旬,文登县被捕的共产党员及群众就达到3000多人,一次被屠杀的党员和群众竟达32人。海阳县共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被捕,20多人被杀害。胶东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胶东革命斗争处于低潮,党的工作处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 “一一·四”农民武装大暴动仅坚持了五六天就被反动派残酷地镇压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受党内“左”倾盲动错误的影响。1935年党中央遵义会议已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胶东特委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按之前的指示精神,不顾胶东国民党反动势力相对强大的客观事实而盲目行动,加上暴动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又过早地暴露了暴动计划,最后导致暴动失败。“一一·四”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胶东地方党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一一·四”暴动表达了胶东人民心中的不畏强暴、不甘受压迫和剥削的强烈呼声,是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的一次尝试,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在胶东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特别是暴动保留下来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后来的武装斗争中,成为胶东抗日武装的一支骨干力量。“一一·四”暴动的经验教训是用鲜血写成的,为胶东党组织指导以后革命斗争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