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竹 (1912—1997) |
||||
|
||||
孙竹,曾用名孙文郁,山东省文登市高村镇岭上孙家村人。1932年8月,考入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1933年1月,在校加入“反帝大同盟”。1936年6月毕业。1938年4月,参加“民先”组织。1940年2月,入胶东东海军分区,任组织干事。1942年2月,任独立营教导员。之后调任胶东军区十七团敌工股股长。 1943年冬,孙竹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任威海县委敌工部部长。敌工部成立后,各区都建立了敌工站,充实了敌工干部队伍,在敌伪军组织中广泛地发展敌工关系。各区都设立了秘密联络站、点,仅城区内就有秘密联络站4处。在中共威海县委的领导下,敌工部、敌工站和各个秘密联络点,为瓦解伪军、光复威海卫做出了贡献。1944年9月,东海军分区发动秋季攻势,孙竹利用已建立的敌工关系,对伪军开展了“挖心战术”,多次到据点去劝说伪军,宣讲解放区政策,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八路军强大军事攻势的配合下,1944年9月1日,孙竹亲自到江家口据点通过内线关系,使据点的伪军投诚,并烧毁了岗楼。接着又到马井泊据点喊话,宣布抗日政府的政策,使据点内的伪军放下武器投诚。秋季攻势中,在八路军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配合下,敌工人员通过内线关系,使孟家庄、吐羊口、鹿道口等据点的伪军缴枪投诚。秋季攻势后,孙竹调到“大股伪军工作团”工作,并担任团长。之后调任军官教导团任政治处主任、第二野战军特别纵队工兵七团政治处主任。 建国后,孙竹先后担任志愿军二十二团副政委、军委工兵二十一团政委等职。1958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石油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党委书记、东辛油田(胜利油田前身)党委书记等职。1962年12月,因健康原因调山东省地质局办公室任主任。1982年离休。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发表过数篇革命回忆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