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若瑜 (1915—2016) |
||||
|
||||
贾若瑜,原名贾若愚,四川省合江县人。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赤(水)合(江)特别支部办的学校和平民夜校接受党的启蒙教育。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曾任红六军团司令部参谋、教导团总教官,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中央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科长、队长、教员。1940年4月,贾若瑜到胶东,历任抗大胶东支校校长,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参谋长,胶东军区参谋长,滨海第二支队队长兼政委,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山东警备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胶东军区参谋长、司令员。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解放青岛的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贾若瑜任山东军区参谋长。1952年,调任总参谋部任作战教纂处处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二十三军参谋长,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贾若瑜在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8年起,主持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博物馆,并担任第一任馆长。1962年,贾若瑜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文革”期间受到残酷迫害,被关押了4年。1978年,军委重组军事学院,贾若瑜先后担任教育长、副院长,主编了《方面军防御战役想定》等多种教材。1983年,他担任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87年后,贾若瑜从事军事学术研究工作,主编了《中国军事史辞典》等著作,出版发表了《军事课教学法》、《春秋时期军事思想初探》、《孙子探源》等各类书籍、文章达500余万字。由他主编的《游击战》、《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辞典》、《中国军事教育通史》等多部书籍被评为全军级优秀科研成果。其中,长达30万字的《孙子探源》对孙子军事思想的形成进行了深刻的溯本求源,在孙子军事思想的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张震专门为此书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系统地阐述孙子军事思想的源流,是前人还未做过的事情。1955年,贾若瑜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