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 (1905—1985) |
||||
|
||||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拜少林寺云游武僧林子金为师学习武术,持之以恒,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少林武功。1926年8月,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任连长时接受革命思想,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作战和长征。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凭着自幼练就的精湛武艺,曾7次参加敢死队,2次担任敢死队队长,打了许多硬仗、恶仗,4次负伤,屡建奇功。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到达鄂陕交界处的漫川关时,遭敌5个师又3个团的围追堵截,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许世友奉命指挥第三十四团从北山垭口敌两个旅的接合部打开通路,保障全军突围。斩钉截铁地向徐向前总指挥保证:“三十四团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他挥起大刀,率领部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向垭口冲去,经过浴血拼杀,终于为全军突出重围撕开了一道口子。1934年,在川陕苏区反击国民党军“六路围攻”时,指挥红九军二十五师坚守四川省万源县城,以与阵地共存亡的豪迈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万源保卫战后,许世友率部跟随徐向前强渡嘉陵江,攻南部,破梓潼,战江油,克北川,所向披靡,无坚不摧。1935年8月下旬,奉命率红四军一部,会同红三十军攻打包座,与敌鏖战两昼夜,取得全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的胜利。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许世友指挥刚组建的骑兵部队担任侦察开路、筹集粮草的重任,沿途作战72次,为大部队顺利通过打好基础。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许世友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随刘伯承、邓小平出师太行山。1939年2月上旬,和旅长陈赓率部在威县以南香城固地区伏击“扫荡”之敌,全歼日军一个加强步兵中队。1940年9月,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率部进入胶东,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罗荣桓统一指挥下,采用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不断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1941年春,担任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指挥,率领胶东地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横扫与日军狼狈为奸的投降派部队,开创了胶东抗日斗争的新局面。1942年2月,调任山东纵队参谋长。同年10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在他的组织指挥下,胶东军区1943年作战达975次,歼敌1万多人;1944年秋季攻势作战,横扫敌据点130余处,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1945年讨伐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清除了胶东抗日的障碍。许世友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7年上半年,在陈毅、粟裕指挥下,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同年8月起,和谭震林一起,指挥4个纵队又2个师,接连取得了胶东保卫战和张(店)周(村)、昌(乐)潍(县)、兖州诸战役的胜利。1948年9月,与谭震林、王建安一道,按照中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首长关于“攻城打援”的战役部署,指挥攻城部队激战八昼夜,一举占领敌军重兵守备的济南,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革命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奉命于1953年3月赴朝作战,率部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配合兄弟部队沉重打击了敌人,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1954年2月,许世友从朝鲜归国,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同年10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期间,参与指挥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大陈岛战斗。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从1955年3月开始,许世友历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4年1月,到广州军区上任伊始,就指挥战区陆、海、空部队,对入侵我国西沙永乐群岛的外国军队实施自卫反击作战,一举收复甘泉、金银、珊瑚三岛,维护了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1979年初,许世友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再次披挂出征,指挥部队进行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古稀之年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病逝于南京,享年80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