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浩
(1916—1996)
 
发布时间:2019-12-04 14:56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字号:[ ]

林浩,原名尹圭璋,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崖地村人。9岁在本村初小上学,读四书五经。后受哥哥(国民党员,参加过北伐)影响,阅读了一些有关旧民主主义的书籍。4年小学之后,考入牟平县初中。此期间,受进步教师影响,阅读了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和五四运动以来进步的文艺作品,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了牟平中学学生自发组织的示威游行活动。1933年,考入济南高中,期间参加了受中国共产党影响而建立的“读书会”,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1934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济南高中党支部书记,济南市工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委员,负责济南高中、育英中学、第一中学、济南师范等单位的党支部的领导工作。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林浩参加并领导济南学生的罢课活动,响应和声援北平学生运动。

1936年春,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黎玉到山东重新组建省委,黎玉任省委书记,林浩任宣传部长,后兼任济南市委书记。9月,高中毕业。经省委同意,到费县师范讲习所任教员,积极在学生中宣传进步思想和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发展党员,并成立了费县党的工委。同年底,返回济南,继续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同时,分工负责鲁东工委、淄川矿区和费县党的工作。在省委书记黎玉去北方局请示汇报工作时,主持省委日常工作。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受省委指派,先后去淄川、博山、张店、青州等地,传达省委关于组织抗日武装的指示,并帮助组建了鲁东工委和益都县委。在济南市则发动群众,组织抗敌后援委员会,成立了文化、学生等各界救国会及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组织。同年10月,林浩任省委副书记。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直接组织领导了徂徕山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林浩负责四支队政治部的工作并兼四支队组织科科长,后又兼四支队第四中队指导员。2月中旬,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兼四支队政委。不久,四支队分兵两路,分别向南、北发展。1938年5月,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郭洪涛任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林浩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7月,林浩和周赤萍率四支队一部,进军沂蒙山区开辟根据地,并与廖容标、姚仲明率领的三支队一个团会合于蒙阴、沂水县的岸堤。12月,林浩集中精力于四支队的工作。1939年7月,林浩任一区(大鲁南地区)区党委书记兼一军区政委,后又兼一区军政委员会书记,主持领导五个地委和五个军分区的工作。

1940年上半年,林浩奉命到胶东区。9月底,任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政委员会书记。1941年春,胶东区成立反投降指挥部,林浩任政委,与司令员许世友一起,组织指挥胶东部队和清河区独立团,进行了5个月的反投降战役。此役经牙山、郭城、榆山会战和发城围困战,击溃顽军2万余人,俘虏8000多人。1942年7月,胶东军区成立,林浩任政委。同年,日伪军分三路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连续进行三次大规模“扫荡”,兵力最多时达15000余人。林浩与胶东区其他负责人一起领导胶东抗日军民,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日伪的“扫荡”,保卫了根据地。1945年2月,与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以及军区其他负责人一起,组织指挥了讨伐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部的战役。六、七月间,与军区参谋长袁仲贤又指挥胶东军区所属部队,分别发起了讨伐叛军阎可卿、王豫民的战役,歼敌5000余人,活捉了阎可卿。8月,山东军民举行大反攻,胶东区部队为第三路大军,许世友任指挥,林浩任政委。指挥胶东部队直逼青岛外围,胶济路东段及沿海城镇,展开凌厉攻势。自8月中旬开始至9月中旬,攻克、收复敌据点100多处,歼灭敌伪军12万余人,收复威海、烟台、龙口、石岛等重要城镇十几座。

抗战胜利后,胶东区遵照山东分局的指示,先派出一支武装小分队渡海抵达旅顺。之后,林浩致电山东分局和中央,汇报了去东北的情况并建议速派干部及部队由胶东去东北,以争取先机,开展东北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山东分局派干部和部队赴东北。胶东区先后抽调10个团和大批党政干部赴东北,顺利地完成了中央“派兵抢占东北”的战略任务。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5个军10万余人的兵力,企图打通胶济路。林浩参与指挥和发起胶(县)高(密)即(墨)战役。1947年1月,胶东军区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林浩任纵队政委、党委书记。同年2月,胶东一部主力西进参加莱芜战役。林浩、王彬等指挥另一部主力实施了掖县沙河镇阻击战,牵制国民党第八军,歼敌3000余人,收复掖县城。之后,林浩率九纵参加了孟良崮战役、白马关阻击战和南麻、临朐战役。同年8月,国民党集中9个整编师的兵力向胶东解放区进攻。许世友指挥九纵转到外线寻机歼敌。胶东军区与十三纵组成前线指挥部,林浩任指挥部政委兼代司令员,与周志坚等一起指挥部队,艰苦地坚持内线作战。先后发起了攻克莱阳夏格庄、孙受战斗,共歼敌8000余人。同时,按照中央《五四》指示和华东局《九一》指示精神,领导组织胶东地区的土改支前工作,组织大批青年踊跃参军,成千上万的农民奋勇支前。1948年初,华东局召开胶东区土改会议,在饶漱石主持下,批判了所谓胶东区党内组织不纯和土改中的富农路线与宗派主义。会后,错误地批判了林浩,撤销了他的职务。

1949年6月,林浩被调到华东局政策研究室任研究员。同年秋,到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51年下半年,中央军委分配林浩到南京军事学院工作,历任政治部教育部部长、宣传部副部长、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调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工作,历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4年底,林浩被军队院校整风工作组宣布停职。“文革”期间又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军委分配林浩到解放军政治学院任院长、院党委第二书记。同时对他1964年军队院校整风和“文革”期间所遭受的诬陷予以彻底平反。1986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山东省委对1947年错误批判林浩所谓土改中坚持“富农路线”的问题彻底平反,恢复政治名誉。林浩是中共第十二大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11月,因病于北京逝世。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