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文
(1918—2018)
 
发布时间:2019-12-04 14:55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字号:[ ]

李耀文,原名张锡坤,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一村人。1929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李耀文在荣成县立第一小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李耀文在中共党员曹漫之的影响下,思想趋向革命。他积极参加县立“一小”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抵制日货,烧毁日货。1931年高小毕业后,李耀文由校长张振西介绍,在县教育局当录事,因为字写得较好,专抄表册和公文等。李耀文与曹漫之因为都喜欢绘画,关系很好,曹漫之经常介绍进步书籍给他看。1933年,李耀文到荣成县民众教育馆当管理员,开始接受党组织分配给他的任务,利用工作之便,经常把县政府的秘密文件内容报告党组织。1934年,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张连珠、刘经三、李厚生在曹漫之家中开会,曹漫之汇报了李耀文搜集情报的工作情况,特委三位领导人确定,把李耀文作为党的培养发展对象。1934年冬,李耀文和曹漫之都兼任县民众教育馆夜校教员,以此为基地,开展革命文化的宣传活动。李耀文还拿出自己的部分薪金给党组织提供经费。

1935年胶东“一一·”暴动前,李耀文与曹漫之等积极筹划里应外合。暴动失败后,曹漫之被迫隐蔽在威海卫一个地下室内,李耀文每周一次去向他提供情报。后曹漫之为躲避追捕又去青岛,由李耀文负责与其联系。1936年下半年,曹漫之、李耀文等人组织起“青年剧团”,后改为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进行抗日宣传。1937年2月,李耀文由曹漫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月,中共荣成临时县委在城厢文化书店成立,李耀文担任宣传委员。临时县委成立后,创办了《每日快报》,这是胶东特委和各县委机关中公开办的第一份报纸。曹漫之和李耀文每天收听电台广播的有关抗日新闻,同时也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的主张,两人夜里亲自刻钢板,油印几百份乃至上千份,分发到各学校和国民党县政府各科室及部分村庄,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出报的费用,由他两人的工资支付。

1938年1月18日,曹漫之、李耀文、林乎加等组织发动了埠柳乡校起义,这是荣成县第一次成功举行的抗日武装起义。起义后,队伍开赴文登县大水泊村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会合,李耀文被任命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教育股股长。此后,任“三军”文荣威办事处主任,“三军”一路指挥部政委,“三军”政治处主任,胶东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委,“三军”六十二团政委,“三军”二十一旅政委。1939年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五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任鲁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兼警备第四旅政委,鲁中第四地委副书记。1945年,任鲁中军区第九师政委。1947年后,历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政委,第八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六军政委。1950年,李耀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政委。1952年7月,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5月,山东军区改编为济南军区,李耀文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1955年10月,兼军区监委书记。1965年9月至1975年6月,任济南军区党委常委、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6月,兼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4月,任外交部军代表、外交部副部长。1972年4月,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1975年5月,兼驻马达加斯加大使。1977年4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委、党委第二书记。1979年11月,任中央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委员。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10月至1990年4月,任海军政委,1980年12月,任海军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87年10月,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4月,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