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元
(1919—1942)
 
发布时间:2019-12-04 15:36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字号:[ ]

王殿元,山东省荣成市港西镇王官庄村人。出身贫农,上学读书时,受张铎老师(时任中共威海特支书记)的影响,思想进步,立志抗日救国。毕业后在村里一边劳动,一边参加革命活动,曾为本村地下党组织递送信件,散发传单,是一个满腔热血的革命青年。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结业后,被分配到胶东区公安局警卫连担任政治指导员。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年底,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茨亲自到胶东,纠合两万多日伪军,在飞机、军舰的配合下,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铁壁合围”、“拉网扫荡”,妄图一举消灭胶东主力部队,摧毁胶东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胶东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决定,将胶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撤离牙山中心根据地,转移到边缘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同时,抽调专员公署的部分领导干部和公安局警卫连组成“胶东军区战时戒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3个小分队,负责下乡组织群众进行反“扫荡”。王殿元和第三科(教育)科长唐慈奉命带领第三小分队16人,赶赴乳山县马石山地区,组织发动这里的干部、群众实行戒严,空舍清野,反奸反特,维持地方治安,为反“扫荡”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胶东军区战时戒严指挥部的有力领导下,日军“拉网扫荡”的包围圈虽然一天天紧缩,但被围困的群众却有组织、有领导地一批批进行突围。11月23日,日军将包围圈突然紧缩到马石山地区,把莱(阳)、海(阳)、牟(平)、 栖(霞)等地数千名群众、共产党干部、部队伤病员及部分执行任务的政工人员,紧紧地包围在方圆不足40里的圈子里。

    这时,聚集在马石山后坡的两千多名群众,在干部、民兵的带领下,化整为零,三五成群,顺着山沟绕过敌人封锁线进行突围。然而,山前坡还有两千余名群众没有突围出去。在这危急时刻,王殿元、唐慈带领的小分队赶到这里。群众马上围挤在战士们周围,争相诉说周围的情况。王殿元马上在群众中挑选出一些村干部和民兵,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王殿元简短地讲了当时的严峻形势和如何组织群众突围的问题。会后王殿元和战士们登上马石山察看了地形,决定由村干部和民兵带领一部分群众往东突围,小分队掩护部分群众往西突围。夜里10点多钟,突围开始了,王殿元、唐慈和战士们带领500多名群众沿西沟前进。当第三批群众也胜利突出重围时,王殿元和战士们本可以随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区,可是,他们想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山里还没有冲出去的乡亲,于是他们放弃了突围的机会,毫不迟疑地返回马石山前坡。当他们返回山上时已至黎明,敌人四处搜查,形势严峻,突围已不可能。  

    小分队立即占领有利地形,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王殿元指示战士们急速进行战斗准备,搬大石头加固天然石墙,强调节约弹药。狡猾的敌人把群众放在前面作掩护,从东、西、南三面向山上发起进攻。在三面受敌、孤军作战的情况下,战士们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激烈战斗5个多小时,打退敌人的几次进攻,中午时仍坚守阵地。此时唐慈和几位战士已牺牲,有的战士受伤,弹药也不多了。大家再次抢修工事,准备石块,誓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息。24日下午2时许,敌机再次轰炸,敌人从东、西、南三面同时展开进攻。战斗异常残酷,王殿元被子弹射中头部,壮烈牺牲。当敌人进逼到山顶时,剩下的3名战士誓死不作俘虏,把枪支摔毁,抱在一起,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同归于尽。

    1943年1月25 日,为了缅怀在这次惨案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和遇难群众,胶东行政主任公署召开军民公祭大会,并在马石山烈士墓树碑纪念。1970年乳山县人民政府在马石山主峰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和抗日烈士纪念堂。烈士们毁坏的枪支,至今仍陈列于山东省革命博物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