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翼之
(1903—1938)
 
发布时间:2019-12-03 14:36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字号:[ ]

王翼之,又名王一之,山东省文登市大水泊镇新庄头村人。12岁入本村私塾念书。1917年至1925年,相继在陈家埠新式小学、文登县立高小、济南育英中学学习。1926年,王翼之到文登县立高等小学任教。在那里,他接触到了革命的进步思想。不久,他听说湖南军校招生,便毅然离校南下,在湖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受党组织安排,在上海与何风池等人乘苏联轮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取俄文名字布拉特。他广泛涉猎,勤奋苦读,由于过度劳累,染上了肺结核病,只得回国休养,与中共党组织失掉了联系。

1929年,王翼之回乡,到张皮村松山庙小学任教。教书之余,到附近村庄组织农民协会,向农民讲解时政,启发他们的觉悟。在学校里,他倡导新思潮、反对旧礼教,提倡男女平等。1930年至1932年,王翼之先后在荣成师范讲习所、威海私立明星女子小学、烟台女子中学任教,均因为“共产党嫌疑”而被迫离职。1933年,王翼之去安徽、湖北、江苏寻找党组织不成,于1934年又回到了家乡。同年2月,文登大水泊启民小学校长于烺聘用王翼之到校任教,二人志同道合,关系甚密,王翼之经常向于烺讲解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及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对于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5年8月,王翼之经朋友介绍到烟台真光女子中学任教,不久因宣传进步思想被解聘。1936年2月,到即墨中学任教,半年后又转入潍县中学教书。1936年春,王翼之通过胶东特委副书记吕志恒跟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又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8月,潍县中学搞军训,王翼之负责形势教育,借机大力宣传抗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1937年初,他与赵修德在潍县中学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年8月,在潍县城北贾庄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潍县队部,入会者30余人,王翼之当选为队长。是年秋,王翼之争取到潍县县长厉文礼的支持,成立了潍县各界抗敌后援会,王翼之任委员。

1938年1月,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在潍县召开会议,宣布建立国民革命军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王翼之任支队政治部主任。3月20日,七支队所属各分队集中进行整编,王翼之继续担任政治部主任。整编后,部队开往昌邑北部一带开展活动。4月,中共鲁东工委决定将七、八支队合编为八支队,然后开赴抗日根据地。合编后,部队立即东进,成立了联合指挥部,王翼之任政治部主任。鲁东游击队4月10日到达平度县新河镇,与胶东特委取得了联系。胶东特委派副书记吕志恒前往迎接。部队休整10余天,继续东去黄县。途中,王翼之负责联络工作。不久,部队即顺利到达并武装解放了黄县城。5月上旬,成立了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鲁东游击队指挥部整编为鲁东游击队八支队。整编后,王翼之继续担任政治部主任,领导政治部进行党员登记,重新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发展新党员,出版《前进报》,开展文艺活动,教唱革命歌曲,把部队的政治生活搞得生动活泼。5月12日,中共胶东特委、“三军”、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鲁东游击队八支队在黄县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成抗日联军。6月,鲁东游击队八支队和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一起策反了国民党龙口公安部队和水上警察部队,收编了程绳五的小股游击队。前后三个月的时间,八支队由原来的七八百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到6000余人,拥有钢枪5000多支的强大抗日武装。

1938年7月上旬,八支队和“三军”共同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张金铭部制造的反共磨擦,使蓬、黄、掖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了一块稳固的战斗基地。下旬,八支队胜利完成了东上的任务,奉命离开黄县,率师西返。当时正值雨季,大雨倾盆,部队行进艰难。7月底,部队到达昌邑潮海,王翼之因天热到潍河洗澡,溺水身亡,年仅35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