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漫之
(1913—1991)
 
发布时间:2019-12-03 14:29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字号:[ ]

曹漫之,原名曹元鹏,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成山一村人。幼年家境贫寒,为了上学读书,托远房亲戚介绍到县城一个资本家家中,做老板小儿子的陪读生,在荣成县立第一小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接受进步的思想教育,在高小时就喜爱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进步作家的著作,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逐步树立了革命思想,开始谋求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焚烧日货和挽留进步县长张裕良等社会活动。期间,与同学刘家语(谷牧)联络一些同学成立了“鲁迅读书会”,专门宣传鲁迅的思想并开始将革命的意愿付诸行动,将“打倒国民党”、“打倒土豪劣绅”、“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标语贴到了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警察局门口。1931年小学毕业前夕,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革命互济会。

    高小毕业后,曹元鹏留校在县立第一小学教学,这使他有机会接触了大量的马恩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1932年4月,由孙己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曹元鹏与于春铭、刘佩忠成立了中共荣成县城厢支部并任书记,中共城厢支部成为当时荣成县北半部党的活动中心。1933年初,为免遭敌人逮捕,曹元鹏躲避到青岛一位表哥家中。此间,他每天到附近的山东大学(1932年由青岛大学改称)读书学习,同时旁听大学课程。

    1933年春,曹元鹏从城厢到寻山所荣成县立第六小学任教,从宣传革命文化入手,在提高学生政治觉悟的基础上,掀起了读进步书籍的热潮。在组织学生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发展了张从周、于世诚、王恒泰(王寰)、李靖一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曹元鹏由刘家语介绍到海阳盘古庄村教学,并由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刘经三委任为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是年11月回到荣成,继续在县立第一小学教学,并兼任民众教育馆夜校教员。这期间,他恢复了城厢党的组织,并以县立第一小学和民众教育馆为基地,大力开展革命文化的宣传活动。

    1935年胶东“一一·四”暴动前夕,曹元鹏遵照中共胶东特委的指示,秘密联络革命积极分子,托人购买枪支弹药,准备暴动时里应外合。暴动失败后,他被迫离开荣成到青岛。1936年6月,曹元鹏回到荣成,将名字改为曹漫之,继续开展恢复发展党组织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以民众教育馆夜校教员的身份同李耀文一起购买了大批的进步刊物,如《生活》、《世界知识》、《社会科学小丛书》等,以读书会的形式组织大家阅读。他们还创办了《每日快报》,每天按时收听电台宣传抗日的节目,记录后就组织刻版、印刷。1936年下半年,为了扩大抗日宣传,鼓舞人民斗志,他与李耀文一起组织了城厢青年剧团。1937年7月,改为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下设戏剧队、歌咏队、宣传队,共计40余人。在曹漫之看来,成立话剧社,演出、传播抗日话剧在当时是最有力最直接宣传抗日的手段。曹漫之充分发挥他的文艺才能,率领话剧社陆续在荣成全县巡回演出了十多部抗日短剧及多幕剧,既当导演,又做演员。除了戏剧,曹漫之还写诗、写标语、画漫画,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常常是即兴演讲,手无片纸,语言朴实无华,极富鼓动性。1937年春,曹漫之介绍话剧社的骨干成员李耀文、李光入党。    

    1937年8月,曹漫之、李耀文和丁光在荣成城厢文化书店成立了中共荣成临时县委,曹漫之任书记,丁光任组织委员,李耀文任宣传委员。为宣传抗日,荣成临时县委创办了《每日快报》,每天油印l000多份,公开分发到各学校、国民党县政府各科室及部分村庄。12月,曹漫之代表荣成党组织出席了在文登县沟于家村召开的中共胶东特委扩大会议。在发展党组织的同时,曹漫之还在全县发展了一批“民先”队员。1937年9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荣成县队部在城厢县立第一小学成立,曹漫之任大队长。

    1938年1月l0日,曹漫之在荣成县民众教育馆召集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开会,商讨组织抗日武装问题时,由于叛徒告密,险遭逮捕。在逃脱追捕,寻找胶东特委机关时,正好与到荣成找他的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相遇。1月15日,曹漫之参加了胶东特委领导的威海抗日武装起义。1月18日,按照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的指示,曹漫之与李耀文、林乎加、丁光等人争取了国民党埠柳乡农学校校长,发动和领导了埠柳乡校起义,并带领起义队伍到文登县大水泊,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从此投身到武装抗日的行列。2月,特委书记理琪不幸在“雷神庙”战斗中牺牲。3月,中共胶东特委在牟平县马石店村(现属乳山市)召开会议,推举曹漫之代理特委书记(至5月)。8月,为了统一并强化胶东区的工作,中共胶东特委重新建立军政委员会,曹漫之任军政委员会委员。8月15日,胶东北海区专员公署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和胶东特委的领导下建立,这是山东省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专区级抗日民主政权。曹漫之担任北海公署专员、八路军胶东北海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任胶东公学校长。在12月的胶东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曹漫之当选为区党委委员。此后,历任中共胶东区党政军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八路军胶东蓬黄战区党政军委员会书记、战区指挥部政治委员,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主任,胶东行政主任公署副主任、代主任等职。在1945年召开的胶东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胶东解放区时,他兼任胶东区支前司令部司令员,带领支前干部群众全力支援前线,同时指挥部队消灭了跟随国民党军队回乡残害民众的“还乡团”。

1948年,曹漫之调往中共中央华东局,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淮海前线总前委政策研究室,主持起草文件工作。他思维敏捷,逻辑严谨,文字简洁明快,赢得了总前委领导尤其是陈毅的赞赏。1949年4月,总前委领导在江苏丹阳召开总前委会议,专门讨论接管中国第一大市上海市的问题。曹漫之等根据此次会议精神,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三大公约七项守则》、《入城守则和纪律》和《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入城守则公告》等文件。  

上海解放后,陈毅挽留曹漫之在上海工作,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接管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第一副秘书长兼民政局局长和人民政府区政指导处处长,代表市政府和市长督促检查区政府的工作。后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防空总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1950年7月,曹漫之在第一届全国民政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大城市的建政问题”的建议,得到了董必武、谢觉哉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发布了《关于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召开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其中规定建区的城市都要成立区政府,召开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曹漫之创造性的设想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在市委的指示下,曹漫之先后起草了《区政权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实施办法》、《上海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对上海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区作为一级政权的建设工作起了示范作用。旧上海的娼妓问题是一大社会弊病,作为民政局长,曹漫之直接领导了这场改造运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对旧上海娼妓卓有成效的取缔、改造工作。此外,他作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警联合办事处副主任,组织部队、公安机关对上海的地痞流氓尤其是“青红帮”进行大扫除,使之销声匿迹。同时他还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疏散难民回乡生产救济委员会副书记,对流入上海的诸如小偷、乞丐、难民等成千上万的社会闲杂人员采取疏导、救济、遣送和建立苏北集中生产大农场等办法,安排生产生活。

1952年2月在“三反”运动中,曹漫之被错误地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调离上海市委,走上了教育岗位。在长达27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刻苦学习,钻研理论,很快晋升为华东政法学院法学教授,为党培养了大批法学人才和政法干部。1979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批复“同意撤销1952年对曹漫之同志的处分决定,恢复曹漫之同志的政治名誉和党籍”。此后,他先后担任过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法制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兼教育长、《法学杂志》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顾问、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长、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顾问、上海市老年人社会学研究会会长等职。1991年7月26 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8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