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的色彩 |
|||||
|
|||||
朋友,你知道你家乡村名的由来吗?你还记得村里的古树、古 井,特别的古宅、牌坊,邻居张铁匠、谭木匠吗?如果此刻你正走 在鳞次栉比高楼间霓虹灯映射着的城市的街道上,你还能回忆起夕阳下乡村的炊烟吗?村边那条你曾经捉过鱼虾的弯弯小河现在在哪 里呢?那印满了你童年欢乐足迹的那条回家的羊肠小路呢? 所有这些,读一读《志说威海一古村的前世与今生》(简称《古 村》),就可能把你带回多年前的家乡。书中可能会有你的村庄或 邻近的村庄,你走进书中,会令你在一解乡愁的同时,平添很多认 知家乡的快乐与收获。 在《古村》选取的200个村庄中,村村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 与发展变迁的看点,充满美妙的情趣和生动的故事。如果用色彩描述, 蕴含着黄、蓝、红、绿、橙,五彩缤纷。 黄色,是泛黄老照片的颜色,也是村里古老旧居的颜色,我们更愿意把它看作为远古的颜色。书中让我们知道,春秋时期在不夜 设有不夜古城,战国时期在宋村境内设有昌阳古城。还让我们知道, 境内有脉田大汶口文化遗址、石羊古文化遗址、宫家遗址等,有出 土的石器、骨器,还有遗弃的活土、居住过的洞穴及活动场所等。 这些出土文物及迹象,体现出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特点。 由此确认,威海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繁衍生息。 蓝色,是我们沿海特有的大海的颜色,也是边防驻军的颜色。威海拥有千余公里海岸线,所以有了诸如大庄许家、东楮岛、巍巍等 村海草房的特色民居。因为是海防重地,境内的地名、村名除姓氏、 地理位置等常规命名外,还带上了很多与明清时驻军有关的印记,如文登营、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百尺所、寻山所、宁津所、海阳所、 寨前村、乳山寨、东烟墩等特别的名字。也因为蓝天碧海,有了烟墩角等大天鹅聚集地,有了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文登金海滩、乳山银滩 等十多处天然海水浴场,有了威海湾、伴月湾、九龙湾等十多个海湾, 有了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威海。 红色,是革命星火的颜色,也是爱国志士热血的颜色。抗日战争 初期,天福山是中共胶东特委的活动中心,沟于家等周边的村庄在党 内被誉为“小苏区”,著名的天福山起义就发生在这里,胶东抗日的大旗自此高高飘扬。在马石山,当八路军十勇士在执行任务后的途中, 意外得知数千名群众被日军扫荡围困在马石山后,毅然自行决定留下来解救乡亲,直至弹尽路断,壮烈牺牲。从西滩郭家村走出的郭永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携妻儿回国,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后因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时,人们发现他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而两具遗体间的绝密文件包完好无损。书中还有很多描述威海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 抗争、自强不息等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等,这些都充 分显示出威海人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也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兼备的颜色。全市有有昆嵛山、圣经山、里口山、铁槎山、大乳山等山地风景区,有以 秦汉文化、民俗文化、道教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资源,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圣经山摩崖石刻、威海英式建筑、天福山革命遗址等在全国己有重要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市农村绿色休闲 观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泊于家果蔬采摘园、北上夼威大櫻桃采摘园、 岭西无花果采摘园、长山百果采摘园、里庄桑葚采摘基地、午极蓝莓 种植基地等,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村观光采摘、休闲娱乐。 橙色,是新农村建设后村容村貌的颜色,也是人们幸福美好生 活的颜色。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如今一个个贫穷落后的渔村、山村,都建成美丽幸福的新农村。特别在新农村建设后的秋天,硬化的街道边、整齐的河流旁,到处能看到橙色的金菊,地里成熟的玉米,果园的柿子都透出一片丰收的橙色。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几乎 村村都建起文化广场,设置健身器材,有的还建起住宅楼、养老院、 超市等。每逢农村大型庆祝活动或重要节日,很多村积极排练节目,参与演出,増添喜庆气氛。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乳山都会有来自各 村的秧歌代表队齐聚城区参与会演,所到之处,人山人海。这既是传 统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乳山大秧歌还被列入省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事实上,用五彩缤纷是不能完全涵盖《古村》一书中乡土内容的,书中以简约的形式,把一个个村庄的历史与现实汇集起来,有着极其 丰富的内涵,在很多层面上可以反映出威海地域文化的积淀和时代的 感染力。把这本书推荐给你,让我们一起感受历史脉搏,融入现代情怀,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的威海。 《古村》由市史志办正紧锣密鼓地编辑中,力争在2017年早些 时候与读者见面。因为在编写过程中,我时常被一个个村的故事所感 动或是被带进回忆中,感悟颇深,故提笔写出以上感受。 是的,我是编者,也是这本书的第一位读者。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